9月22日,福建舰传来重磅消息——歼-35、歼-15T以及空警-600三型舰载机成功完成了电磁弹射和阻拦测试,这一画面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巨大震动。仅仅数日后,另一则消息再次引发了广泛关注:四川舰甲板上的电磁弹射器工棚已被拆除,标志着这艘备受瞩目的“多功能战舰”即将迈入实质测试阶段。
福建舰积累的电磁弹射经验正被直接应用于四川舰上,且后者的推进速度似乎更快、更稳、更大胆。四川舰是否真的具备让歼-35起飞的能力?又是否会成为美国最不愿看到的那一幕——隐身舰载战机从中国的两栖攻击舰上弹射升空?
2023年12月27日,四川舰在沪东中华船厂正式下水,命名仪式隆重举行。当时,舰体结构已基本完工,甲板前部出现了一道道长条形的“弹射坑道”,配合上方临时搭建的工棚,外界普遍判断:这艘076型舰安装了电磁弹射器,且可能还具备阻拦装置。
仅仅8个月后,即2024年9月,四川舰甲板上的工棚便悄然拆除。这一速度比福建舰快了足足四个月。福建舰从2022年6月下水到2023年7月拆棚,耗时13个月,而四川舰仅用了8个多月,速度提升近四分之一。
这背后不仅体现了造船工业的提速,更彰显了中国在电磁弹射技术上的成熟。要知道,美军“福特号”航母光是电磁弹射器的调试就耗时三年,至今仍未完全达标。
电磁弹射器并非简单的“弹弓”,而是一整套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储能、电力调节、轨道、补偿、惯量控制等几十个子系统,安装过程中需要无尘、恒温、稳定的环境,稍有灰尘或湿气就可能影响设备寿命和精度。
为了保障这些条件,四川舰甲板上搭建了密封性的工棚,宛如“无菌车间”。拆棚的那一刻,实际上就是在向世界宣告——电磁弹射器已经安装完毕,接下来将准备进行测试。这也意味着,中国已经能够将复杂的舰载弹射系统小型化、模块化,以适配不同级别的舰艇。
福建舰之所以进度较慢,是因为它配备了三条弹射轨道,系统极其复杂。而四川舰只需安装一条,且舰内空间主要用于机库和坞舱,舾装难度相对较低,这使得测试准备工作也变得更加顺利。
更重要的是,福建舰的经验成为了四川舰的“样板”。从调试流程到子系统联动,从质量小车测试到惯量补偿算法,福建舰走过的弯路,四川舰可以直接避开。
这就是“后来者优势”。央视曾在四川舰下水仪式中提到,它“创新应用了电磁弹射和阻拦技术,可搭载固定翼飞机、直升机、两栖装备”。这句话成为了各方解读的焦点。不少人认为,“固定翼飞机”实际上就是在暗示歼-35。也有观点认为,更可能是攻击-21这类察打一体无人机。
如果是歼-35,那就意味着中国在两栖攻击舰上实现了真正的“闪电航母”概念。美军现在的“闪电航母”,主要是将F-35B部署在美利坚级两栖攻击舰上。这些战机虽然具备隐身能力,但为实现垂直起降,牺牲了大量性能。
起飞时满载仅能挂载2吨武器,航程也只有800公里,作战半径有限,油耗极高。而如果歼-35能从四川舰弹射起飞,情况将完全不同。
弹射起飞意味着歼-35可以满油满弹升空,挂载量高达8吨,航程可超过3000公里,作战半径轻松超过1200公里。这不仅让歼-35在火力、航程和隐身性能上全面碾压F-35B,还可搭载更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提升20%以上。
光是这一个优势,就足以让美国海军坐立不安。更何况,中国的076型舰造价大约只有福建舰的三分之一,建造周期也更短。
未来如果建成3-4艘四川舰,再加上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中国海军就能形成“航母编队+两栖编队”的双重远海作战体系。这将大大削弱美军在西太平洋通过“1艘核航母+1艘闪电航母”维持区域优势的可能性。
从技术角度看,四川舰确实具备让歼-35起飞的物理条件。甲板长度足够,弹射器功率不低,阻拦装置也在,飞行甲板设计也为高频次出动做了优化。
但真正能否起飞,还要看配套能力:补给系统、维护体系、飞行保障、数据装填、隐身涂层维护区……这些都不是两栖舰传统结构里常见的配置。
不过,福建舰已经验证了歼-35的弹射性能和舰载适配性。这代表中国舰载航空已经从“能飞”变成了“能打”。四川舰哪怕一开始不搭载歼-35,也可以通过固定翼无人机实现高频巡逻和远程打击,这对海空力量平衡的影响,同样巨大。
从卫星图和模型来看,四川舰的甲板空间和机库结构,完全可以容纳攻击-11这类大型隐身无人机。攻击-11航程超过4000公里,可挂载巡航导弹、电子战模块、精确炸弹,还能执行通信中继任务。
想象一下:歼-35负责制空,攻击-11执行打击和侦察,直-20搞反潜,直-8负责投送,一艘舰具备五种能力。这不只是两栖攻击舰,而是“多功能远洋作战平台”。更让美国担忧的是,中国正在用这些新平台,消解美国在海上的兵力部署优势。
以前美国靠“两个航母战斗群”就能控制西太平洋大片区域,是因为没有国家能在远海同时出动多艘具备强大空中作战能力的舰艇。但现在,中国可以通过“福建舰+四川舰”的组合,用更低成本和更高效率的方式,快速部署空中力量。
美国想维持原有部署优势,就必须增加航母部署频率,但这对他们的维护周期、士兵调配和财政预算提出了巨大挑战。四川舰背后的意义,不仅仅是一艘新舰艇的问世,更是中国在未来海上博弈中掌握主动权的体现。
这不是为了与美军正面对抗,而是通过实打实的装备实力,让地区和平真正掌握在中国和亚洲国家自己手里。当中国有能力保护自身航线、捍卫海洋权益、支援友好国家,美国再想通过派航母“自由航行”施压,就不再那么奏效了。
现在,四川舰的工棚已经拆除,系统测试随时可以展开。虽然还没实锤歼-35从其上起飞,但一切都在向这个方向推进。在未来的某一天,当歼-35从076舰弹射升空的画面出现在眼前,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国人最不想看到的一幕”。
四川舰的快速进展,是中国海军技术成熟、节奏加快的体现。它是否会成为“闪电航母”的中国版本,还需时间验证,但无论如何,它已经代表着中国在未来海上力量博弈中的新姿态。
信息来源:
[1]利剑出击!多角度看歼-35弹射起飞 央视新闻
[2]“四川舰,雄起!” 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