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亚洲的安全局势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美国将‘堤丰’中程导弹系统部署至日本,并以‘联合军事演习’为名试图掩盖其战略意图。这一消息迅速引发东亚各国的强烈关注。中方第一时间表明立场,对美日的危险举动表示强烈不满与坚决反对。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记者会上直言不讳,指出此举将加剧军备竞赛,严重破坏地区战略平衡与安全稳定。这番表态,绝非外交场合的客套话,而是对美日挑衅行为的严厉警告。
‘堤丰’系统究竟是什么?它是中程导弹的移动发射平台,射程足以覆盖东亚大部分地区。美国将这一战略武器部署在日本,无异于将火箭筒直接架在了亚洲大陆的门口。这绝非简单的军事展示或演习道具,而是对地区安全的实质性威胁。华盛顿方面一边高呼‘维护地区和平’,一边却将导弹系统推至他国门前,这种自相矛盾的逻辑,恐怕只有在美国的字典里才能找到解释。
日本在此次事件中再次扮演了‘东亚前哨’的角色。外交部发言人明确指出:鉴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侵略行为,其军事动向一直令亚洲国家深感忧虑。2025年恰逢抗战胜利80周年,历史伤痕尚未愈合,日本却选择在这一敏感时刻配合美国进行导弹部署,这种选择不仅加剧了亚洲邻国的警惕,更将日本自身推向了和平的对立面。
中方的警告并非首次发出。早在‘堤丰’系统计划进入亚洲的消息传出时,北京就明确表达了反对立场,认为这将引发新一轮的军备竞赛。如今,美日不顾中方关切,执意推进部署,无疑是对中国立场的公然蔑视。林剑在记者会上直言:美日的举动将推高军事对抗风险,对地区战略安全构成实质性威胁。这就像是在火堆旁随意丢弃火柴,最终点燃的可能是整个房屋。
更令人玩味的是,美日对外宣称这一切仅是‘演训需要’。然而,演训通常是临时性的,而导弹系统一旦进驻,便意味着常态化部署。一旦美国习惯了在日本部署中导,所谓的‘撤走’承诺将变得毫无意义。从演习到部署,再到永久驻扎,这将是美日一步步蚕食地区安全的惯用套路。
中国的回应直截了当:敦促美日正视地区国家的合理关切,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尽快撤走‘堤丰’系统。这并非虚张声势,而是对地区安全的严肃警示。亚洲国家对历史有着深刻的记忆,日本军事冒进的代价早已被历史所记录。若日本在美国的怂恿下重蹈覆辙,不仅将失去邻国的信任,更会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谁愿意与一个随时可能成为导弹发射平台的国家为邻?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总喜欢用‘安全’来包装其军事部署。然而,一个国家的安全若建立在其他国家的不安全之上,这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美国在欧洲曾用过这一招,如今又将其搬到亚洲,将盟友当作前沿炮灰。这种所谓的‘保护伞’,实则是引爆冲突的导火索。日本自以为找到了靠山,实则是将自己绑在了火山口上。
林剑还特别提醒日本,应深刻反省侵略历史,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特殊时刻,本应是反思与警醒的契机。然而,日本却选择在这个时候配合美国进行军事冒险,其形象已严重受损。亚洲邻国看得清清楚楚:日本嘴上说着和平,手里却紧握着导弹。
当前的东亚局势本就因台湾、南海、朝鲜半岛等问题而紧张不安。美日在这个关键时刻强行推进中导部署,无异于在紧绷的弦上再施加压力。这种危险的举动,带来的不会是安全,而是持续的不安与动荡。
美国的算盘虽然打得响,但真正承受代价的将是日本。驻军、导弹、演习,这些看似是战略筹码的举动,实则是沉重的包袱。一旦局势恶化,日本将首当其冲。美国可以随时抽身而退,但日本又该何去何从?
亚洲的和平需要的是克制与尊重,而非导弹与威慑。中国的声音既是对现实危险的提醒,也是对未来选择的劝告。美日若继续执迷不悟,只会让地区局势更加紧张。和平之路从来不是靠口号走出来的,而是在每一次重大抉择中拒绝挑衅、选择克制。
在最近的安理会记者会上,中国的态度已经表达得非常清楚。历史的警钟就在耳边回响,导弹的阴影笼罩着东亚。问题是,美日是否愿意倾听这警钟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