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欧洲野牛气垫船是中国海军现役最大一款气垫船,由乌克兰引进,现役共6艘。这款装备自2009年引入以来,始终是两栖作战领域的焦点。然而,关于其“鸡肋化”的争议不断——这款耗资3.15亿美元的装备,究竟能否在台海等关键场景中发挥核心作用?
2009年,中国与乌克兰签署协议,以3.15亿美元总价引进4艘野牛气垫船。其中2艘为乌克兰原装进口,2艘由乌克兰提供零部件,中国自行组装。2014年,首艘野牛气垫船交付中国海军,标志着这一项目进入实战化阶段。截至2025年,中国通过国产化生产,已拥有6艘现役野牛气垫船。
野牛气垫船满载排水量达550吨,最大载重150-180吨,可一次性运输3辆99A主战坦克、8辆步战车或400名轻步兵(约一个营的兵力)。其最大航速60节(约110公里/小时),横跨台湾海峡(最窄处130公里)仅需不到1.5小时,战略投送能力显著。
在火力配置上,野牛气垫船搭载2套22联装140毫米火箭炮、2座30毫米机炮及2座近程防空导弹,可对滩头形成压制性火力,并具备应对低空威胁的能力。
野牛气垫船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无视滩头地雷与拒马的能力。地雷需足够压强触发,而野牛气垫船的“气垫”设计将数百吨重量均匀分散,压强极低,难以触发地雷。面对拒马(二战中常见的滩头障碍物),野牛气垫船可直接冲破,避免坦克部队因清理障碍而暴露于敌方火力之下。
若解放军实施武统,野牛气垫船可快速投送一个重装合成旅(约112辆坦克)至台岛滩头。配合60艘野牛气垫船,人员、火炮、步战车等装备可同步登陆,形成“一步到位”的作战能力。
尽管野牛气垫船战略价值突出,但其服役规模受限于三大因素:
综合成本与战略需求,中国大概率不会大规模列装野牛气垫船。726型气垫船(满载排水量160吨)可装入075型两栖攻击舰,适应更远距离的两栖作战,或成为未来主力。野牛气垫船将作为台海问题的“专属装备”,以适度规模服役,平衡战略价值与经济性。
信息来源:
【1】中国军网·《中国海军首艘野牛气垫船已经服役 交付现场曝光》
【2】中国新闻网·《军方专家解读引进野牛气垫船:水雷阵对其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