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为统一民族抗日战线展开合作,红军接受了国民政府的改编。原红一方面军主体改编为八路军115师,原红二方面军主体改编为八路军120师,原红四方面军主体改编为八路军129师。由于编制限制,许多红军将领不得不降级使用,其中陈赓从红军师长降为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
这里有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陈赓当初跟随中央红军长征,并在到达陕北后担任红一方面军师长,为何改编后未在115师任职,反而被调至129师担任旅长?
这主要在于,陈赓的资历和能力摆在那里,若要在一线部队任职,至少得是旅长级别。然而,115师的两个旅长,他都替代不了,因此只能转至129师。
115师下辖343旅和344旅,其中343旅旅长是陈光。
陈光是从井冈山时期就跟随朱毛战斗的老革命,1931年便担任红12师师长,后来还成为中央主力红二师师长(红4军缩编而成)。长征途中,陈光多次担任先锋,参与抢渡乌江、攻占娄山关、四渡赤水、突破腊子口等重大战事,贡献卓越。
西安事变后,林总调任红军大学校长,陈光则接任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从这一职务调整可以看出,当时中央对陈光非常重视。
再看陈赓的履历,他起点很高,南昌起义时已是营长。但在大军南下的过程中,他腿部不幸负伤,只能离队到上海治疗。腿伤治愈后,周总理又将他留在中央特科,使他几年未能上战场,直到1931年9月才调往鄂豫皖苏区。
在鄂豫皖战斗一年后,陈赓升任红四方面军参谋长,但未等他大展拳脚,便又因腿伤前往上海治疗。这次他没那么幸运,1933年3月末在上海被反动派特务逮捕。幸亏陈赓在国民党高层中人缘不错,蒋介石默许、众多将领默契将陈赓放了出来,之后他辗转到达中央苏区。
然而,由于被捕又得到释放的经历太过传奇,博古等人对陈赓不是很信任,便先让他在红军步兵学校任职,直到长征时才让他进入军队担任干部团团长。中央主力抵达陕北后,陈赓历任红1方面军红1军团13团团长、红1军团1师师长等职。
从这些经历可以看出,陈赓是从红四方面军转到红一方面军的,不如陈光这种一直在中央红军的干部“纯粹”。而且抵达陕北后,陈赓属于陈光的部下,没理由突然超过。
最关键的是,115师343旅主要由红一军团改编而来,陈光这个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成为343旅旅长属于自然而然的事。无论是在343旅中的威望,还是对这支部队的熟悉程度,陈赓都无法代替陈光。
115师的另一个旅是344旅,旅长徐海东跟陈赓倒是老熟人。早在1931年11月红四方面军成立时,两人就已经共事——陈赓是红12师师长,徐海东是12师36团团长。换句话说,陈赓是徐海东的老领导。不过没几个月,徐海东就调任为独立4师师长,两人平级。再往后,陈赓负伤去上海,徐海东则一直留在鄂豫皖,那发展就完全不同了。
1932年10月,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四方面军主力选择向西转移,徐海东则与少部分人留了下来。
留守部队后来合编为红25军,一开始徐海东在红25军职务不算最高的,但他用超强的指挥能力和坚定的革命意志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自己,渐渐成为红25军的主心骨。
待红25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与红26、红27军合编为红15军团,徐海东出任军团长。这个级别很高,已经跟彭老总、林总等人平齐了。
并且红25军的小长征,为中央提供了路线及落脚点,等红一方面军抵达陕北时,徐海东的大公无私,可以称得上挽救中央,所以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都一直记着他的情。
115师344旅主要由红十五军团改编而来,从职务级别、对部队的熟悉程度、中央领导的重视等多方面来看,陈赓即便曾做过徐海东上级,也无法替代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
说句题外话,陈赓对徐海东曾在自己麾下干过这件事是很自豪的,他说:
我这辈子最光荣的一件事,就是短时间当过徐海东的领导。他是著名的‘徐老虎’,我领导他,他没咬我,还帮我打了许多硬仗。
那么,陈赓又为何刚好是调到了129师386旅去呢?一来他曾在红四方面军战斗过,跟129师也是有联系的;二来386旅旅长职务正好处于空缺状态。
386旅的前身是红四方面军第31军,曾有过三任军长:王树声、余天云、萧克。
王树声草地分兵时紧跟张国焘,又因为西路军的失败,1937年8月才回到延安,这时旅长人选早已定下,所以他就进入抗大学习去了;
余天云1936年4月于四川丹巴渡河时溺水牺牲;萧克的情况比较特殊,他本是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但甘孜会师后被张拉拢,出任了红31军军长,不过很快他就清醒了过来。
红军改编成八路军时,萧克另有重用,即出任八路军120师副师长。所以,386旅就没像其他兄弟部队一样,由原军长出任旅长。
刚好有职务空缺,又刚好有需要旅长职务的高级将领,这等于是双向奔赴,陈赓就转而到129师386旅作战了。
后来的事实证明,陈赓的确很适合带部队,他率领129师386旅多次痛击日寇,气得日军挂出“专打386旅”的标语。
解放战争时期,陈赓从带4纵,到带一个兵团,每次都能很好完成任务,逐渐成为了中央眼里的战略预备队,哪里有需要,就去支援哪里。
南下作战时,陈赓指挥部队在10个月时间里长驱8000余里,穿插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5省,歼敌21万余人,这是无比耀眼的成绩。
而后面这些光荣事迹的源头,就在于抗战初期陈赓的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