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营党主席改选迎来第二场精彩辩论,尽管卓伯源缺席,但辩论的激烈程度丝毫不减。在岛内观众眼中,郑丽文、郝龙斌和罗智强三位候选人无疑是最大的看点。然而,这场辩论的真正转折点却出现在了不被看好的张亚中身上,他以犀利的言辞直戳其他候选人软肋,最终助力郑丽文以更符合形势发展的理论与方法脱颖而出。
辩论结束后,中天新闻发起了一项网络投票,主题为“看完第二场辩论,你支持谁当下任蓝营党主席”。截至27日晚8点30分,共有3.9万网友参与投票,结果令人瞩目:郑丽文以68%的支持率遥遥领先,罗智强获得16%的支持,张亚中为10%,而首次参加辩论的郝龙斌则垫底,仅获得6%的支持。
据岛内媒体报道,中天新闻在辩论结束后,发起以“看完第二场辩论,你支持谁当下任蓝营党主席”为题发起网络投票,截止27日晚8点30分,共计有3.9万网友参与投票,结果为:
郑丽文:68%;罗智强:16%;张亚中:10%;郝龙斌:6%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岛内舆论分析指出,如果没有张亚中的犀利发问,以郝龙斌为首的其他候选人可能会将辩论基调凝聚在团结和旧有政党文化上,这样郑丽文的反击点和主张将会显得极为另类,甚至给人一种与蓝营主流相悖的印象。
张亚中的大开大合彻底戳破了郝龙斌极力维系的蓝营虚假繁荣,以及掩盖内部“私相授受、派系矛盾”的图谋。这使得另一位当权派候选人罗智强不敢和无法迎合郝龙斌,只能退而求其次高谈改革。
这一变化彻底扭转了场上的形势,让郑丽文成为了主流观点的代表。反观郝龙斌,却成了陈腐、守旧蓝营旧势力的象征,与其他人显得格格不入,最终被边缘化。
其实,郝龙斌一开场的起手式就已经让他陷入了被动。即便此前明确表态会支持他的帅化民,当时心里恐怕也打起了鼓。郝龙斌一上来就拿近日艾普罗的民调为自己宣传,称自己位列第一。然而,他似乎忘记了该民调第一版针对蓝营党员的调查中,他却落后于郑丽文。外界普遍认为,这份针对岛内非政党背景民众所做的民调,并没有太多说服力。这种拿唯一对自己有利民调为自己宣传的方式,实在有些黔驴技穷。
面对提问嘉宾关于蓝营“酱缸、派系”文化影响年轻人出头的问题,郝龙斌的回答更是让人瞠目结舌。他不承认蓝营有这些问题,声称自己和县市派系都是好朋友,他们也是一票票选出的,而且这些派系也会培养年轻人。这样的回答显然无法令人信服,蓝营的这种特色在岛内已经是人所共知,然而他却极力维护和掩盖这些既得利益者。
张亚中:全场最靓的仔
除了自身失误,真正打疼郝龙斌和罗智强的还是张亚中。正是有他冲在前面,郑丽文的主张就显得越发理性和符合潮流。张亚中不仅毫不客气地揭开了蓝营自身缺陷的伤疤,更是在两岸议题上,尤其是“九二共识”内涵上,给予了郝龙斌、罗智强这些当权派以暴击。
要知道,他们为了维系自己以及派系的既得利益,在这方面只能选择保守。尤其郝龙斌依然摆脱大势,一味要和大陆要对等、要好处,还要耍强硬,更是被认为不合时宜,简直活在另一个时空。至于罗智强,尽管嘴上承认自己是“中国人”,但却有很多附加条件。他嘴里的中国人更多是政治意义上的中国人,这无疑就是要挑起两岸对立,与其嘴里的交流、融合简直是背道而驰。
这其中最明智的当属郑丽文。她很清楚两岸当前的形势,蓝营也好岛内也好,已经处于绝对的弱势。由此她的主张更符合形势的发展,无论是对“中国人”的认同,还是对两岸交流基础“九二共识”的阐释,都极力淡化政治色彩,努力消弭两岸分歧,寻求共识。
这也被认为更务实、理性,甚至彰显出足够的诚意,也更具可行性。
尽管相比张亚中,郑丽文依然有其保守和局限性的一面,但有了郝龙斌和罗智强的衬托,无疑无形中让她在张亚中与这些人之间,形成了某种微妙的平衡。
由此整场辩论会下来,郑丽文成了最大获益者。她此时真的应该好好感谢下张亚中。如果说她是挑战蓝营旧有势力和派系秩序的独行者,那么张亚中则是与整个蓝营核心集团极度对立和抗争的孤胆英雄。
正所谓天塌下来有个高的顶着,无疑有1米9的张亚中站在旁边,郑丽文心里踏实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