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深圳福田站曾占据着重要地位——作为我国已运营的最大地下交通枢纽,同时也是我国第一座建于城市中心地下的铁路车站,它自2015年投运以来,累计发送旅客超千万人次,为区域交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深圳福田站位于深圳市福田区CBD,总建筑面积达14.7万平方米,采用地下三层结构,上进下出的乘车方式便捷高效。站场规模为4台8线,主要线路涵盖京港高速铁路、广深港高速铁路、杭深铁路(深汕城际线)、穗莞深城际铁路(在建)等。其候车厅可同时容纳3000名旅客,设计最高小时发送量达6000人次,充分展现了其强大的客运能力。
然而,交通领域的格局即将迎来重大变化。据最新消息,截至2025年9月,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地下内部装饰装修已完成至95%,“京帆”屋盖舒展亮相,这座未来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距离年底基本建成投用的目标越来越近,届时将超越深圳福田站,成为新的交通枢纽标杆。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杨坨村,地处北运河与东六环之间,紧邻行政办公区与环球度假区。项目规模宏大,总用地61公顷,地下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地上规划139万平方米。以“地下枢纽地上城”为设计理念,它集城际铁路、城市轨道、公交接驳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标志性工程。
在交通功能集成方面,该枢纽表现卓越。它集成了京唐城际、城际联络线、地铁6号线、平谷线、M101线等8条轨道交通线路,实现了“四网融合”与“八线换乘”。乘客在这里平均换乘时间不超过3分钟,与地面楼宇衔接时间不高于4分钟,极大提高了出行效率。同时,通过独特的“京帆”屋盖设计,采用ETFE膜结构与穿孔遮阳板结合的方式,每年可减少热负荷520万千瓦时,节约照明用电48.6万度,还能将自然光引入地下32米深处,打造出“阳光枢纽”的舒适环境。
此外,枢纽还预留了航空值机站与运河码头接口,交通辐射范围广泛。15分钟可直达首都机场,35分钟可达大兴机场与唐山,1小时覆盖雄安新区与天津,形成了便捷的京津冀“1小时交通圈”。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工程自2019年开工以来稳步推进,2024年底主体结构顺利封顶,“京帆”屋盖全面亮相,预计2025年底将具备通车条件。地上配套建设有五星级酒店、5A级写字楼、商业综合体等,将形成24小时活力街区;地下一层设有餐饮商业区,近160个出入口与周边楼宇直连,实现了“零换乘”的便捷出行。作为站城融合的典范,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将推动非首都功能疏解,重塑区域交通格局,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