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来自“外人”的建议,可能改变无数年轻人的命运轨迹。当这位“外人”是知名教育博主张雪峰时,这种影响更被无限放大。成千上万的考生为获取专业指导支付高额费用,却因行业剧变陷入就业困境,这场“付费人生指导”引发的争议正在持续发酵。
作为教育咨询领域的头部IP,张雪峰的指导服务始终与商业价值深度绑定。考生家庭需要支付数千元至上万元不等的咨询费,才能获得所谓的“个性化志愿方案”。但金钱换来的服务,真的能抵御市场变化的冲击吗?
“张雪峰你把我坑惨了!”2024年,一位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网络发声,控诉当年花费万元咨询费后,依据建议选择的“黄金专业”如今沦为就业黑洞。这场控诉迅速引发数万考生共鸣,将教育咨询行业的信任危机推上风口浪尖。
时间回溯到2020年,当时土木工程专业正处于巅峰期。同济大学该专业录取分数线直逼清华北大,张雪峰在多个公开场合强调:“土木建筑是房地产行业的印钞机”。这种判断促使众多高分考生蜂拥而至,其中就包括上述控诉者。
现实却给这些“听从建议”的考生沉重一击。随着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2024年建筑行业招聘需求同比下降47%,土木专业毕业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该毕业生透露,同届同学中超过60%未能从事本专业工作,转行率创历史新高。
面对质问,张雪峰在直播中的回应引发更大争议:“你当年报志愿的时候,想啥了?”这种将责任推给考生的态度,让付费用户感到被二次伤害。有网友统计,其直播间每月收到类似质疑超200起,但鲜少得到实质性回应。
这场争议暴露出教育咨询行业的核心矛盾:市场预测的时效性与专业选择的长期性存在根本冲突。2020年张雪峰推荐土木专业时,房地产调控政策尚未全面落地,但四年后的就业市场已发生质变。这种时间差造成的决策风险,最终由考生家庭承担。
数据显示,2020-2022年间“张雪峰推荐专业”相关话题网络曝光量超50亿次,其咨询费最高达3万元/次。但2024年教育部公布的就业红牌专业中,土木类占据三席,与当年推荐榜单形成鲜明对比。
行业专家指出,专业选择需建立三维评估体系:政策导向(20%)、市场需求(50%)、个人特质(30%)。任何单一维度的判断都存在风险,尤其是将决策完全托付给外部顾问时。
这场风波给教育市场带来深刻启示:在快速变迁的时代,没有永恒的“热门专业”,只有持续进化的认知能力。当考生为获取“标准答案”支付高额费用时,或许更需要培养的是独立判断与风险承受能力。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