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外资抛中债与中国减美债:资本流动背后的真相

时间:2025-09-29 22:48:46 来源:白浅娱乐聊 作者:白浅娱乐聊

近期债券市场风云变幻,2025年7月境外机构单月减持中国债券规模达3039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同期中国持有的美债规模降至7307亿美元,刷新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这一数据迅速引发市场热议,'资本集体逃向美国'的论调甚嚣尘上,仿佛中美债市正在上演一场'对抛大赛'。

但事实真的如此简单吗?一边是创纪录的减持,一边是看似快速的资金回流,这背后隐藏着资本流动的真实逻辑,绝非'非此即彼'的简单选择。


外资'抛中债'很唬人?3000亿减持只占中国债市2%

不少人看到'3039亿元单月减持'的数据便惊慌失措,认为中国债市将被外资抛弃。然而,只要看一下中国债市的'家底',就会发现事情远没有这么严重。

据中债登和上清所数据,2025年8月中国债券市场总托管规模已达174.54万亿元,而截至8月末,境外机构的债券托管余额为3.69万亿元,占比仅2.1%。这意味着,7月那笔创纪录的减持,在整个债市盘子中连1%都不到。


对比美国债市,差距更为明显。美国国债总规模约36万亿美元,外资持有量达9.159万亿美元,占比超过25%。这意味着美债市场稍有波动就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而中国债市的庞大体量足以消化这种短期波动。

从历史趋势来看,外资减持更像是'季节性调仓'。2023年上半年外资也曾减持800亿元中国国债,但2024年便反手净流入416亿美元。


此外,2025年7月的减持主要集中在同业存单这类短期品种,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的减持幅度有限。这说明外资是在兑现短期收益,而非看空中国市场。

从这个角度看,外资短期抛中债更像是'小打小闹',中国债市的体量和韧性早已能从容应对这类战术性调整,这也正是中美债市资本流动中,中国市场的底气所在。


'抛中债'的钱没冲美国!全球资金这样分流

既然减持规模不算'伤筋动骨',那么这些从中国债市流出的资金,真的像传言说的那样全冲进美国市场了吗?答案恐怕要让不少人意外,资金的流向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分散。

国际金融协会的8月报告给出了明确答案,当月新兴市场共吸引448亿美元资金流入,其中中国股债就占了390亿美元,而中国以外的新兴市场股票反而流出74亿美元。这说明外资不仅没撤离新兴市场,反而在向中国集中,而那些流向美国的资金,也并非'一家独大'。


美国财政部TIC报告显示,2025年7月中国减持257亿美元美债的同时,日本增持38亿美元至1.151万亿美元,英国更是大手笔增持413亿美元至8993亿美元。

显然,中国减持留下的空缺,被其他国家的资金补位了,并非全球资本都在涌向美国。

此外,资金的'跨资产流动'特征也十分明显。2025年7月中国债市出现'熊陡'行情,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7%升至2.9%,外资顺势卖债买股,8月陆股通月均成交额飙升至2942.27亿元,创历史新高。

同时,全球央行都在增持黄金,中国黄金储备占外汇储备比例已升至7.3%,资金在债券、股票、黄金间分散配置的特征十分明显。


资本从来不是'单恋一枝花',逐利和避险的双重需求,让它更倾向于'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这种多向分流的格局,恰恰打破了'资金非美即中'的刻板印象,是全球债市资本流动日趋理性的表现。


中国'抛美债'不是'对着干',是3.3万亿外储的'安全操作'

说完外资对中债的态度,我们再来看看中国对美债的减持。

从2011年1.32万亿美元的峰值降到2025年7月的7307亿美元,降幅超过44%,这事儿常被解读为'刻意对抗',但真相其实是外储管理的'常规操作'。

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常年稳定在3.3万亿美元左右,这么大的'家底',核心需求是'安全、流动、增值'。美债曾经是满足这一需求的重要选择,但近年来的风险让其性价比不断下降。


2025年初耶伦再次警告债务上限风险,财政部不得不启动'非常措施'维持运转,这种周期性风险让持有美债的不确定性大增。

减持美债的同时,中国在悄悄优化储备结构。数据显示,中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占比已从36.2%降至22.8%,黄金储备则连续10个月增持,占比提升至7.3%。

同时人民币跨境支付占比升至12.7%,通过减持美债为人民币国际化腾出空间,这种'减债增金、稳币扩流'的组合拳,完全是从资产安全角度出发的理性调整。


更关键的是,中国减持美债的节奏非常平稳,并非'断崖式抛售'。2025年既有1月、2月的增持,也有3月、7月的减持,年内最大单月减持257亿美元,相较于9万亿美元的外资持仓总量,影响微乎其微。

这种'动态再平衡'的操作,既避免了冲击市场,又实现了风险分散,展现了成熟的外储管理思路。

中国减美债从来不是'对着干',而是3.3万亿外储在复杂国际环境中的'安全选择'。这种以自身利益为核心的配置逻辑,与外资调整中债持仓的本质并无不同,都是资本流动的内在规律使然。


结语

回头再看'外资抛中债、中国减美债'的热议,其实是一场典型的'短期噪音掩盖长期趋势'。

7月3039亿元的减持看似凶猛,却只占中国债市的2%;中国持续减美债并非'对抗',而是外储多元化的理性选择,外资从流出到回流的反转,更印证了中国债市的内在价值。

资本从来没有'忠诚度',它永远在追逐'安全与收益的最佳平衡'。

未来,中美债市的资本流动还会有波动,息差变化、地缘风险、政策调整都可能引发短期震荡。但只要中国经济保持韧性、债市开放持续推进、政策保持稳定,外资增配中国债市的大趋势就不会改变。

信息来源:中国连续3个月减持美债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18


信息来源:全球基金减持中国债券至2021年以来最低水平 联合早报 2025-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