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热播剧《灼灼韶华》中,夏元这一角色堪称药商界的传奇人物,他不仅是商界的佼佼者,更是以体贴入微著称的丈夫。他身上散发着成熟男人独有的魅力:在商场上,他雷厉风行,手段强硬;在家庭中,他温柔体贴,宛如菩萨心肠。这样的夏元,无疑成为了众多观众心中的偶像,就连心高气傲的康二妞,也从小立志要嫁给他,成为夏夫人。
然而,完美的人设往往难以长久,时间如同一面照妖镜,终将揭露一切伪装。在大结局来临之前,夏元那好好先生的人设轰然崩塌,滤镜碎了一地。
他先是无情地抛妻弃子,将徐淑芬母子逐出夏家;随后,他转身投入日本人的怀抱,成为了不折不扣的汉奸;更令人震惊的是,在骗取万灵丹配方后,他竟当场向康二妞求婚,企图与她双宿双飞。夏元此举,无疑是对“糟糠之妻不可弃”这一古训的彻底背叛,他的行为令人发指,路人缘尽失。那么,夏元为何要执意与妻子离婚呢?
从表面上看,康二妞的出现是夏元离婚的直接原因。与徐淑芬相比,康二妞身材火辣,颜值出众,更懂得如何取悦男人。在夏元眼中,她无疑是徐淑芬的升级版。享受着康二妞无微不至的照顾,夏元自然对年老色衰的妻子失去了兴趣。
然而,康二妞只是夏元离婚的催化剂,更是他内心真实想法的挡箭牌。夏元走南闯北多年,见过无数美女,为何偏偏对康二妞情有独钟?这背后,隐藏着更为复杂的动机。
在离开夏家之前,愤愤不平的徐淑芬曾当面质问夏元:“你和白冰心同进同出,我忍了;你让我不顾体面、大闹一场,赶走白冰心,我也帮你做了。没想到,你不仅要赶我出门,连你自己的亲生儿女,你都不要了。为什么?”这一声“为什么”,不仅是徐淑芬对前夫的拷问,也是广大观众心中的疑惑。
对此,夏元回答道:“我有我的计划,淑芬,在这个世界上,你可以不相信任何人,包括我,但是你一定要相信钱。我给你的钱,足够你还有孩子,下半生衣食无忧。”在这场夫妻的告别中,夏元言辞之间透露出离婚是他的既定计划,更是他对妻儿的一种变相保护。
原来,在此之前,鬼子已经盯上了守元药庄,夏元也成为了他们拉拢的对象。与许多带路党、墙头草不同,夏元虽然不像韶华那样具有民族大义和家国情怀,但他也深知,能站着挣钱就绝不会弯腰求人。在日本人入股守元药庄之前,夏元已经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鬼子的枪口对准了他在华北各地的分店,有的被烧、有的被抢,掌柜们生死未卜。生死攸关之际,夏元几乎没有回旋的余地。
小林等日本人之所以要对守元药庄痛下杀手,就是为了逼迫夏元就范,插足夏家的生意。以夏元的聪明才智,他自然能看清小林手中的算盘。与日本人合作,意味着成为遗臭万年的汉奸;不合作,则可能面临像杨三爷那样的下场。头上悬着一把屠刀,谁都不会轻易发飙。
和夏元一样面临选择的,还有守元药庄的高层们。梅掌柜主张识时务者为俊杰,只有与鬼子合作才能换得一线生机;而高谦益则坚决反对合作,主张舍生取义。他说:“死就死,这都什么世道了,大不了从头再来!”然而,成年人的世界从来都没有是非对错,一切的结果都是权衡利弊后的产物。
在这两难的选择中,让夏元下定决心离婚的人,却是橘井堂中一个不起眼的员工——于信正。于家是守元药庄的老人,祖孙三代都曾是药庄的雇员。对于夏元,于信正充满了感激之情。他说:“靠着夏老板你,我爷爷才能娶妻,我爹才能在上海买房,我才能读书。所以,我才指望着我儿子将来也能靠着夏老板留洋呢。”
守元药庄门店众多、生意遍布天下,夏元的每个决定都会关系到无数个家庭的命运。他固然可以生死看淡、不服就干,但他却不愿、更不能这样做。面对着于信正期盼的眼神,五味杂陈的夏元喃喃自语道:“我争取不辜负你,我尽量、我尽量,我争取、我争取……”他的眼角有热泪滑过,那是他对自己的背叛。
正是从这一秒开始,夏元决定与日本人合作,充当骗取配方的急先锋。为了自保,更为了保护家人,他只能忍痛割爱、背负骂名。毕竟,对于他而言,痛下决心、及时切割才是对妻儿最好的保护。
然而,投靠小鬼子之后,日本人对夏元的态度却像是对待一块破旧的抹布,弃如敝履、用完就扔。最终,夏元死于非命、横尸街头。汉奸之死,死不足惜。但是,对于夏元而言,在当汉奸之前,他或许真的没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