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我们的河山》创作座谈会:以人民史诗铸就抗战题材创作新高度

时间:2025-09-30 13:19:19 来源:齐鲁壹点 作者:齐鲁壹点

为献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总结推广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河山经验”,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力量,电视剧《我们的河山》创作座谈会9月29日在展现人民军队光辉历史和伟大抗战精神的光荣圣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隆重举行,意义重大。座谈会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指导,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广播电视局联合主办,中央宣传部文艺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山东省委宣传部、重庆市委宣传部、黑龙江省委宣传部、上海市委宣传部、山东省广播电视局、八一电影制片厂、华策影视集团、爱奇艺、咪咕视频、优酷、腾讯视频等单位相关负责人,业内知名专家仲呈祥、李京盛、袁新文、王一川、张军锋、戴清以及《我们的河山》导演毛卫宁、编剧刘戈建、制片人王珏、联合导演王点,演员王雷、焦俊艳、孙爽、李京沐、刘恩汐出席了会议。

全民抗战史诗剧《我们的河山》是新征程文艺创作的优秀成果,更是面向全国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历史自觉、凝聚民族复兴伟力的影像史诗。该剧自8月16日开播以来,各界好评如潮,人民日报七度刊文报道,赢得了收视口碑双丰收。中国视听大数据(CVB)显示,该剧每集平均收视率3.029%,单日最高收视率3.616%,湖南卫视、东方卫视跟播后收视多次登顶TOP1,创下近年来抗战剧收视新高。网络端,该剧微博热搜120个,全媒体触达88.10亿人次,真正实现了举国观剧、全民热议的热剧效应。


重大影响:

人民至上,回答时代之问,

铸就抗战史诗新标杆

作为国家广电总局抗战胜利80周年重点展播剧目,《我们的河山》于九三阅兵献礼同期,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和爱奇艺、咪咕视频、优酷、腾讯视频隆重播出,湖南卫视、东方卫视一轮半跟进播出,深圳卫视、黑龙江卫视、重庆卫视、山东卫视、贵州卫视正在热播。该剧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重大献礼中广泛传播,影响巨大,以其精良的写实制作和创新年轻化表达获得各界一致好评。

座谈会上,中共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高度肯定《我们的河山》的成功为推动重大主题文艺精品创作传播提供了有益启示。该剧之所以取得成功,首先得益于坚持超前谋划与集成合力,围绕重大历史节点提前布局,实现项目高位启动和资源高效整合,为打造精品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次,还得益于拥有一支兼具家国大情怀、细节真实感、专业硬实力的创作团队,他们以倾注心血、深入生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成就了这部优秀作品。《我们的河山》创作始终秉持人民至上、敬畏观众的态度,以历史的真实和情感的朴实打动观众、回应时代。该剧通过系统展现社会大变局下党领导的全民抗战,深化了主题并映照现实,深刻诠释了党的中流砥柱作用,大力弘扬了伟大抗战精神和沂蒙精神。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刘文峰高度评价《我们的河山》将全民族的抗战史和小人物的斗争史融为一体,将鲁南地区的士气民风与敌后战场的决死斗争融为一体,将宁折不弯的英雄气节和乐观积极的战斗精神融为一体,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伟大战争思想和“派兵去山东”的正确战略决策融为一体,全体主创以高水平的专业发挥,全力以赴,共同谱写了一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和根据地建设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伟大斗争颂歌。

八一电影制片厂政委张军高度评价《我们的河山》是抗战史诗级精品力作。他认为,《我们的河山》通过军地联合精准选题,开创了抗战题材新篇章。其在历史真实性上严谨考证,在军事专业性上精准呈现游击战术与军事思想,在艺术创新上运用电影级拍摄手法,在思想深刻性上精彩诠释了“兵民是胜利之本”“人民就是江山”等重要思想,是军民融合创拍模式的又一成功范例,为军事影视创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重庆市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严兵高度肯定《我们的河山》以精细笔触还原历史现场,有力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何是全民抗战中流砥柱的时代之问,坚决批驳了历史虚无主义。他强调,该剧始终坚持唯物辩证的人民史观,摒弃了脸谱化英雄塑造和荒诞的个人英雄主义,展现了人民群众作为历史推动者的主体地位,是对伟大抗战精神的深情致敬和时代礼赞,同时也是探索构建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新机制的成功范例。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主任梁红从三个方面总结了《我们的河山》成功经验:以人民立场书写伟大抗战精神,诠释了“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道理;以微观视角展现全民抗战图景,让历史可触摸、可共情;以史诗笔触塑造去脸谱化的英雄群像,印证了“人活,则历史活、剧活”。

华策影视集团创始人、董事长赵依芳深情回顾了创作初心。她表示,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大历史节点回望,《我们的河山》承载的不仅是一段雄壮史诗,更是一代人的精神传承和一个民族的血脉记忆。本次创作座谈会,正是站在国家文化战略高度,对伟大抗战精神和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当代阐释与传播;是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国家和人民对新时代文艺力量的一次文艺阅兵;更是将爱国主义国民教育与民族复兴精神融入时代语境,庄严献礼抗战胜利80周年,深刻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力与人民凝聚力的生动实践。她强调,华策始终坚守“内容为王”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未来将继续聚焦重大主题,推动主旋律作品高质量发展。


创作感悟:

真实是创作基础,

只有打动人心,历史才不只是文字

回顾《我们的河山》创作历程和创作初心,该剧导演毛卫宁系统阐述了“三个真实”的创作理念。他追求的是“历史真实、生活真实、战斗真实”,而观众感受到的是“历史真实、情感真实、细节真实”。历史真实是创作基础,任何轻率虚构都是对历史的亵渎;情感真实是与观众共鸣的桥梁,镜头必须深情凝视历史洪流中的普通人;细节真实是营造时代质感的炼金术,小到一枚纽扣,大到一场战役布局,都力求精准还原。他强调,创作是一次对历史的虔诚汇报,更是对人民精神的深情礼赞。

编剧刘戈建分享了他对“兵民是胜利之本”这一核心命题的深刻理解与创作实践。他认识描写抗战不仅要铭记屈辱,更要展现如何取得胜利。为此,他采用“解剖麻雀”的方法,通过山东沂蒙地区一个县域的八年抗战,真实、全面、完整地展现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军民艰苦卓绝的历程。这不仅包括残酷的战斗,还有情报斗争、统一战线、群众动员、减租减息、根据地建设等方方面面,旨在让观众看到抗战的胜利是靠执行党的路线、深入进行群众工作取胜的。

现场,剧中饰演庄埼风的演员王雷、饰演王彧的演员焦俊艳也从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出发,分享了角色感悟。王雷表示,为塑造庄埼风,他准备了一年时间,深入理解“兵民是胜利之本”的主题。他以“缝裤子”的细节设计为例,坦言这正是基层党员干部用情感将百姓与军队紧密相连的体现,展现了敌后工作、群众拥护和党的宗旨的重要性。他深感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能用作品和角色向祖国和人民汇报是无上光荣,应带着对先辈的敬畏和时代的感恩进行创作。

焦俊艳表示饰演王彧,深感使命光荣。她将拍摄过程比作一场守护作品质量的“战斗”。通过查阅历史资料,特别是目睹日军暴行的照片,她深刻理解了那代人的勇敢与担当。她认为,不断拍摄抗战题材的意义在于铭记历史,而非重复苦难。作为影视工作者,我的责任就是把历史剧拍得真实、好看,让年轻一代愿意看、记得住,只有打动人心,历史才不只是文字,精神才能真正传承。


创作突破:

填补短板,多维叙事,

以人民为中心开拓抗战题材新境界

对于《我们的河山》的创作特色和时代价值,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从文化强国建设角度给予了高度评价。《我们的河山》精准捕捉了抗战题材创作中的“短板”,即对“兵民是胜利之本”和统一战线全面呈现的不足,并成功填补,体现了“选准题材”的重要性。他强调,在党的领导下精准识才、强强联合,是创作成功的关键。

中国广播电视艺术资料研究中心研究员李京盛充分肯定了《我们的河山》在丰富抗战叙事和深化主题表达上的突破。他认为,该剧超越了传统战争剧的书写,将抗日战争同时作为一场社会革命和人民革命来表现,细致描绘了建政权、减租减息、除匪除奸、启发民智等大量工作,令人信服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作用的历史内涵。他指出,《我们的河山》兼具传统抗战剧的雄浑悲壮与生活剧的细腻感性,在人物塑造上摒弃高大全,展现成长轨迹,在语言上融入山东方言,真实自然,为抗战题材创作提供了新启示。

在《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袁新文看来,《我们的河山》有三个首要特点:一是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规律性,用艺术故事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何能赢得胜利;二是拓展了战争叙事的维度和层面,不仅写斗争,也写战争中的生活,体现了综合性;三是人物群像兼具时代性与贴近性,特别是庄埼风这一非典型英雄形象,其“柔”与“睿智”成为了与当代观众的共情点。

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王一川用“一曲雄浑精妙的现代正气歌”概括《我们的河山》。他分析了四点特色:一是通过文弱书生庄埼风的曲折成长史,别开生面地展现了群众工作的细微之处;二是展现了主角在众多帮手帮助下依靠人民成熟的坚定足迹;三是塑造了庄埼风柔韧睿智的独特性格,在中国电视剧人物画廊中独树一帜;四是深刻阐释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真理。他进一步提出该剧存在“双重文本”,表层是抗战故事,深层则宛如一则寓言,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原副主任,研究员张军锋盛赞《我们的河山》为“沂蒙抗战的壮美史诗”。他从三方面分析了其创作特色:一是主题宏大立意高远,通过一个县域的抗战历程,生动演绎了毛泽东提出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复盘了全民抗战的完整历程;二是一部真实丰富的抗战巨制,人物真实、社会场景真实,展现了色彩斑驳而生机勃勃的抗战社会众生相;三是人物与剧情塑造成功,特别是女性形象和反派角色生动立体,元素密集,剧情跌宕,艺术成就显著。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戴清评价《我们的河山》以县域视角擘画全民抗战史诗,以其质朴厚重、庄重凝重的艺术风格,有效反拨了“抗战神剧”的轻浅化倾向。她认为,《我们的河山》真实还原了敌后抗战的艰苦卓绝与复杂性,写出了国民性逐渐觉醒的过程,百姓并非一开始就全力支持,而是参差有别,更具历史质感。剧中人物成长坚实可信,情感命运起伏多变又令人信服,兼具历史的纹理、光泽与质感,是未来书写电视剧史时绕不开的精品佳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