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上海明暄股权投资涉非吸案:家族办公室成非法集资新幌子

时间:2025-09-30 12:45:53 来源:WEALTH财富管理 作者:WEALTH财富管理

9月23日,巢湖市公安局发布公告,宣布对“上海明暄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暄股权投资’)巢湖分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移送审查起诉,这一消息再次将上海这家知名财富公司推上风口浪尖。

去年8月,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已对明暄股权投资及其关联企业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立案侦查,并对包括高管邓某亮、刘某堰、陈某琴、万某在内的24名犯罪嫌疑人依法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

这起案件之所以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原因在于非法集资活动开始巧妙利用“家族办公室”这一新兴概念作为掩护,在全国各地设立分支机构,以“家族办公室”的名义向社会不特定公众非法募集资金。


62亿“家族办公室”涉嫌非吸

根据警方通报,自2017年9月起,明暄股权投资及其关联企业在未取得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情况下,通过中资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融爱心家族办公室、铭宣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明暄家族办公服务有限公司、鑫晨家族办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鑫诚家族咨询有限公司等关联企业的名义,分别在上海、江苏、湖南等地设立分支机构。

这些机构打着“家族办公室”的旗号,以投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为由,向社会不特定公众非法募集资金。

在案发前不久的2024年3月,明暄股权公司仍在多地组织线下产品推介会,向投资者推销年化收益4%-12.7%不等的产品。具体产品如下:


公开资料显示,明暄股权投资成立于2015年5月,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曾为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但该公司已注销私募管理人登记,这一细节表明该公司可能早已无法持续符合监管要求。

案件目前仍在进一步侦查中,公安机关已对涉案在逃的犯罪嫌疑人开展相关追逃工作。警方正全力开展追赃挽损,已依法冻结相关银行账户,并查封涉案企业股权等相关资产。

这起案件的涉案金额之大、涉及投资人之多令人震惊。据公开资料显示,明暄案涉案金额高达62亿元,实际资金窟窿可能更为庞大,估计高达上百亿元。

与此案关联紧密的中资联旗下理财公司拥有超过3000名“专业人士”,号称为10万多名高净值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年度业务规模高达200亿元。

仅在某个三线城市,投资超过50万资金的客户就有数百人,他们的资金目前仍无法提现。

实控人陈群潜逃 不断变换的马甲

此案的核心人物——明暄股权投资的实际控制人陈群,目前仍在警方的追逃中。

陈群是80后的浙江小伙,为人非常低调,在大家眼中,他是一个非常务实的老板。陈群起家于线下理财业务,2014年创立了上海中资联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2014年前后,是国内线下理财野蛮生长的时期,银谷财富、汇中财富、e租宝等基本都诞生于那个时期。

陈群也不甘落后,通过苏州中资联咨询公司等关联机构,在南昌、上饶、苏州、广安、贵阳、无锡等多个城市拥有60多家线下分公司。

在中资联被全部注销后,陈群的非法集资活动并未停止。对外宣称已彻底清理存量资金,实际上,它却在各地悄然设立了诸如明暄、铭暄等新公司,继续开展原有的业务。

原先在中资联的合同,被无缝对接至这些新成立的公司,如四川明暄家族办公服务有限公司、郴州铭暄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等,不胜枚举。

2023年7月,郴州市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一份风险提示,明确指出了郴州铭暄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的问题。

该提示提到,市场上部分带有“产登”、“产权登记”等字样的企业,未经合法许可,便提供非标融资活动的登记备案服务,并公然销售理财产品,风险极高。

在跑路前夕,也就是2024年1月到2024年5月,明暄被多地监管查处要求清退的情况下,又新成立上海中岩信,再次要求客户平移到这个新的中岩信上面,以此来逃避监管。


极目科技老板跑路留下62亿窟窿

这些非法募集来的资金流向了何处?

线下理财出身的陈群,募资能力显然不能小视,通过超高收益募来的资金也不能闲置,与其投资给别人,不如找个赛道,自己成立一家公司。

极目科技就是陈老板利用募资资金成立的公司之一。

天眼查信息显示,极目科技成立于2023年2月,注册资本7861万元人民币,目前仍是存续状态,隶属于群泰融资租赁集团,该集团旗下共有子公司和控股公司42家。


根据公开资料,极目科技旗下拥有十余家子公司和控股公司,在全球40余个城市设立分支机构或办事处,员工1000余人。

作为一家以“创业孵化”为商业模式的企业,极目科技在2023年完成了包括元宇宙、AIGC、云计算、区块链、宠物等12项不同行业的投资布局,投资金额达4亿—5亿元。

这些项目显然都没有自造血功能,顶着高科技的名义(这些行业方便募资),动辄几百人的研发团队,算上运营成本,一家公司一年轻松烧掉几个亿。

极目科技的暴雷发生在2024年6月,和明暄股权投资同一时间,其过程极具戏剧性——陈群在自己租来的别墅中留下一封自白信后消失,信中写道:“(我)是个诈骗犯......(公司)合计有62亿的资金缺口”。


截止2024年4月陈群跑路,极目科技员工人数约850人,算上欠薪、赔偿、报销款,员工普遍被拖欠的金额大多在10万元之上。

如何防范“伪家族办公室”

在中国,家族办公室迎来快速发展时间只有十年左右,大多数投资者对此并不熟悉,这为不法机构提供了可乘之机。

据广东省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的摸排,市面上充斥着大量打着财富管理“幌子”的非持牌机构,家族办公室这一新颖概念尤其成为非法集资的“新据点”。

这些“伪家族办公室”通过精心设计的套路引诱投资者落网,利用家族办公室概念新颖、信息不对称的特点蒙骗金融消费者,在线下甚至通过多个关联方进行销售非标理财业务,作案手段隐蔽。

它们站在资产管理机构立场,哪家机构提供佣金高就配置哪类资产,甚至是定向向关联方输送资金,而非真正忠于买方市场为客户利益服务。它们常以“XX家族办公室”为名,表面宣称提供“家族财富传承”“政信项目投资”的服务,实则多以推销高风险理财、实施集资诈骗为目的。

典型手法包括:虚构政府背书,谎称与地方政府存在业务合作,甚至伪造政府红头文件,以此诱导投资者购买所谓“应收债权”产品,最终全款跑路;跨界推销高风险理财产品——部分保险销售、理财顾问甚至前P2P从业者借“家族办公室”名义吸收资金,看似“为高净值家庭提供专业资产配置咨询”,实则只为向不特定社会公众销售主体合规性存疑的高风险非标理财产品。

据信托圈内人总结,这类“伪家族办公室”主要特征有三点:

1、伪造资质与背景。冒用“国资控股”“政府合作战略伙伴”标签,租用高档写字楼营造专业形象;通过在宣传材料中承诺“违约由地方国企代偿”“投资项目有政府信用兜底”等违规内容进行虚假宣传;以“家族办公室”“财富管理”等字样误导消费者,掩盖无金融牌照或备案资质的事实。

2、以高息为诱惑和资金池运作。承诺“年化8%~15%保本收益”,远超市场合理水平;底层资金流向不明,项目底层资产实为虚构项目或过期地方债务,一般通过滚动发行理财产品“借新还旧”,维持庞氏骗局。

3、模糊或隐瞒关键信息。宣称投向“大型企业应收账款”等项目,却拒绝披露具体底层资产合同、资金托管协议,以“商业机密”搪塞投资者;伪造抵押物证明(如虚假房地产证等),谎称“国资平台兜底”。

非法集资手法翻新,但核心未变——利用信息不对称,以高回报为诱饵,面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募集资金。

对于投资者而言,唯一不变的原则是:警惕保本付息承诺,核实机构资质,理性看待收益。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发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对任何因或间接使用本公众号涉及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就点赞、在看、分享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