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我们的河山》收视创新高,真实历史与情感共鸣引爆抗战剧热潮

时间:2025-09-30 21:18:44 来源:新浪财经 作者:新浪财经

(来源:上观新闻)



近日,全民抗战史诗剧《我们的河山》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行创作座谈会,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自8月16日开播以来,该剧凭借其深刻的历史内涵和朴实的情感表达,迅速创下近年来抗战剧收视新高,成为观众热议的焦点。

收视率持续攀升,创抗战剧新纪录

据中国视听大数据(CVB)显示,《我们的河山》每集平均收视率高达3.029%,单日最高收视率更是达到了3.616%。湖南卫视、东方卫视跟播后,该剧收视多次登顶TOP1,展现了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和观众认可度。

系统展现党领导的全民抗战,深化主题映照现实

在创作座谈会上,中共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对《我们的河山》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该剧以历史的真实和情感的朴实打动观众、回应时代,通过系统展现社会大变局下党领导的全民抗战,深化了主题并映照现实。白玉刚强调,该剧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大力弘扬了伟大抗战精神和沂蒙精神。

填补抗战题材创作“短板”,精准捕捉历史精髓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指出,《我们的河山》精准捕捉了抗战题材创作中的“短板”,即对“兵民是胜利之本”和统一战线全面呈现的不足,并成功填补。他认为,这体现了“选准题材”的重要性,为抗战题材影视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超越传统战争剧书写,展现社会革命与人民革命

中国广播电视艺术资料研究中心研究员李京盛认为,《我们的河山》超越了传统战争剧的书写,将抗日战争同时作为一场社会革命和人民革命来表现。该剧细致描绘了建政权、减租减息、除匪除奸、启发民智等大量工作,令人信服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作用的历史内涵。

真实演绎沂蒙抗战,复盘全民抗战完整历程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原副主任、研究员张军锋称赞《我们的河山》为“沂蒙抗战的壮美史诗”。他认为,该剧生动演绎了毛泽东提出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复盘了全民抗战的完整历程。张军锋特别指出,该剧人物真实、社会场景真实,展现了色彩斑驳而生机勃勃的抗战社会众生相,特别是女性形象和反派角色生动立体,元素密集,剧情跌宕。

“三个真实”创作理念,深情礼赞人民精神

回顾《我们的河山》创作历程和创作初心,该剧导演毛卫宁阐述了“三个真实”的创作理念。他表示,自己追求的是“历史真实、生活真实、战斗真实”,而观众感受到的是“历史真实、情感真实、细节真实”。毛卫宁强调,历史真实是创作基础,任何轻率虚构都是对历史的亵渎;情感真实是与观众共鸣的桥梁,镜头必须深情凝视历史洪流中的普通人;细节真实是营造时代质感的炼金术,小到一枚纽扣,大到一场战役布局,都力求精准还原。

“兵民是胜利之本”,全面展现抗战历程

编剧刘戈建分享了他对“兵民是胜利之本”这一核心命题的理解与创作实践。他认为,描写抗战不仅要铭记屈辱,更要展现如何取得胜利。为此,他采用“解剖麻雀”的方法,通过山东沂蒙地区一个县域的八年抗战,真实、全面、完整地展现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军民艰苦卓绝的历程。刘戈建表示,这不仅包括残酷的战斗,还有情报斗争、统一战线、群众动员、减租减息、根据地建设等方方面面,旨在让观众看到抗战的胜利是靠执行党的路线、深入进行群众工作取胜的。

军民融合创拍模式,提供宝贵创作经验

八一电影制片厂政委张军认为,《我们的河山》在历史真实性上严谨考证,在军事专业性上精准呈现游击战术与军事思想,在艺术创新上运用电影级拍摄手法,在思想深刻性上精彩诠释了“兵民是胜利之本”“人民就是江山”等重要思想。他表示,这是军民融合创拍模式的又一成功范例,为军事题材影视创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角色剧情体现敌后工作重要性,演员深情演绎

剧中饰演庄埼风的演员王雷透露,为塑造剧中人物,他准备了一年时间,深入理解“兵民是胜利之本”的主题。他以“缝裤子”的细节设计为例,坦言这正是基层党员干部用情感将百姓与军队紧密相连的体现,展现了敌后工作、群众拥护和党的宗旨的重要性。

饰演王彧的演员焦俊艳坦言,她将拍摄过程比作一场守护作品质量的“战斗”。通过查阅历史资料,特别是目睹日军暴行的照片,她深刻理解了那代人的勇敢与担当。焦俊艳认为,不断拍摄抗战题材的意义在于铭记历史,而非重复苦难。

全民族抗战史与小人物斗争史融为一体,谱写伟大斗争颂歌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刘文峰评价,《我们的河山》将全民族的抗战史和小人物的斗争史融为一体,将鲁南地区的士气民风与敌后战场的决死斗争融为一体,将宁折不弯的英雄气节和乐观积极的战斗精神融为一体,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伟大战争思想和“派兵去山东”的正确战略决策融为一体,谱写了一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和根据地建设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伟大斗争颂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