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彭博社最新数据,一只被视为国家队“御用”的ETF产品近期出现自2020年以来的最长资金流出周期,这一动向引发市场对政策转向的广泛关注。
华泰柏瑞沪深300 ETF作为中央汇金参与救市的核心通道之一,其基金份额结构具有显著特征。最新财报显示,该产品近80%的份额由中央汇金直接持有,凸显其作为政策工具的战略定位。
回顾资金动向,该ETF在2025年4月因国家队大规模入场出现份额急剧扩张,但此后呈现持续收缩态势。近期数据显示,其资金流出周期已突破2020年疫情期间水平,创下近五年最长纪录。
具体到资金流动细节,9月23日单日该ETF份额减少2.89亿份,对应资金净流出达16.22亿元。近20个交易日累计减少21.47亿份,当前总份额降至896.63亿份,对应资产规模约4200亿元。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此次中国主权财富基金的减持操作,或反映监管层对股市过快上涨的审慎态度。在防范资产泡沫风险的同时,政策重心正从短期维稳转向中长期结构性改革。
这种政策转向与外资动向形成鲜明对比。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海外多头基金净流入中国市场的资金量达10亿美元,与去年170亿美元的净流出形成逆转。高盛研究报告进一步证实,上月全球对冲基金在中国股市的交易活跃度创下近年新高。
新加坡Allspring Global Investments基金经理Gary Tan解读称:“政府已达成恢复市场信心的短期目标,当前政策资源正聚焦于‘十五’规划的长期改革任务。”他特别指出,国家队持仓ETF的资金外流,表明投资者预期当前估值水平下,全面政策支持难以持续。
从宏观政策视角观察,国家队的操作逻辑与货币政策形成“相向而行”的配合机制——在市场下行期注入流动性,在上行期回收资金。这种政策设计在日本央行身上亦有体现:该行自2010年开始购买ETF,2013年量化宽松后持仓规模急剧膨胀至35万亿日元。本月19日,日本央行宣布启动ETF减持计划,预计以每年3300亿日元(约合160亿元人民币)的速度出售,按当前规模计算完全退出需超百年。
市场普遍认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政策调整既包含防范过热风险的考量,也蕴含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意图。随着外资持续流入与国内改革深化,中国股市正步入政策驱动与市场机制共同作用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