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英前情报高官:英俄或已进入战争状态,波兰安全局势升级

时间:2025-10-01 15:10:07 来源:参考消息 作者: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9月30日报道 据英国《卫报》网站9月29日消息,英国军情五处前负责人伊丽莎·曼宁厄姆-布勒近日发表惊人言论,称由于莫斯科对英国发起的网络攻击、破坏行动及其他敌对活动的深度与强度,英国可能已实际处于与俄罗斯的战争状态。


图为英国和俄罗斯国旗

曼宁厄姆-布勒在20年前曾领导英国军情五处,她表示自己认同俄罗斯问题专家菲奥娜·希尔的观点。希尔在今年早些时候接受《卫报》采访时指出,莫斯科与西方国家实际上已处于战争状态。

曼宁厄姆-布勒在接受英国议会上院议长约翰·麦克福尔采访的一个播客节目中提到,'自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我注意到各种情况显示俄罗斯人在英国的所作所为,包括破坏活动、情报收集、袭击人员等,情况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

希尔曾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内为其提供建议,并参与撰写英国的战略防务评估报告。曼宁厄姆-布勒引用希尔的话说:'她说我们已经与俄罗斯处于战争状态,我认为这种说法可能是对的。这是一场不同类型的战争,但敌对行动、网络攻击、身体攻击和情报工作都非常广泛。'

延伸阅读:北约与俄罗斯对峙升级,波兰安全局势复杂化

在英国与俄罗斯关系紧张的同时,北约与俄罗斯的对峙也在升级,波兰作为北约东翼的重要成员,其安全局势日益复杂。

9月9日夜间,约20架疑似俄罗斯无人机进入波兰领空,这一事件不仅加剧了波兰与俄罗斯之间的紧张关系,也预示着波兰在欧洲安全格局中的地位正在发生变化。长期以来,波兰作为北约东翼的关键国家,承担着捍卫欧洲安全防线的重任。然而,此次无人机事件凸显了波兰从边缘角色成为俄乌冲突战略焦点的趋势。



当地时间2025年9月11日,波兰总统卡罗尔·纳夫罗茨基在第31战术空军基地会见士兵,此次紧急访问与俄罗斯无人机侵犯领空事件密切相关。

无人机事件使波兰面临艰难抉择:如何在确保国家安全、深化与北约的合作关系及应对俄罗斯日益增多的军事试探之间找到平衡。北约在波兰的军事部署和集体防御机制的启动增强了波兰的防御能力,但也加大了波兰卷入更广泛冲突的风险。

波兰的战略权衡不仅将深刻影响自身的安全前景,更会广泛地影响欧洲安全格局未来的走向。波兰如何调整自身在北约体系中的角色,如何认知和应对外部威胁,成为判断欧洲安全框架能否保持稳定和蜕变的重要因素。

历史悲情与地缘敏感性:波兰的角色转变

对俄罗斯的深刻历史记忆和地缘敏感性构成了波兰在俄乌冲突中立场强硬的触发原动力。波兰曾屡次沦为欧洲大国争霸的牺牲品,尤其是在沙俄和苏联的武力干涉和吞并阴影下,历史上的创伤使得'永不再受制于俄罗斯'成为其国家安全的核心战略。

俄乌冲突的爆发为波兰提供了发挥'大国能量'的机遇。从接待西方领导人、输送军事装备到签署安全合作协议,波兰深度参与和绑定了对乌克兰的援助。波兰作为北约东翼的前沿国家,地理上紧邻白俄罗斯和俄罗斯加里宁格勒飞地,将乌克兰视为战略缓冲区,宣称'今天的基辅就是明天的华沙'。

当俄罗斯的无人机侵犯波兰领空时,波兰迅速采取军事反击,并紧急启动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第四条磋商机制。这一举措反映了波兰对任何形式主权侵犯的零容忍态度,清晰地传达了其历史警醒和地缘政治敏感性。

无人机事件重塑波兰的欧洲防务角色

无人机事件成为波兰在欧洲安全棋盘上战略地位迅速上升的催化剂。波兰总理图斯克将此事件定性为'前所未有的挑衅',并提出与法国商讨核共享的可能性。这不仅凸显了波兰对自身安全脆弱性的担心,更凸显了其成为中东欧地缘政治焦点的现实。


图为波兰总理图斯克

无人机事件后,欧盟和北约的联合行动巩固了波兰作为抵御俄罗斯威胁'东方哨兵'的角色。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欧盟将启动'东翼监测计划',北约随后部署'东方哨兵'系统,得到丹麦、法国、英国和德国等主要成员国的支持。这一集体军事动员和核威慑策略短期内显著增强了波兰的安全保障信心,为其赢得了强烈的国内外政治支持。

波兰借着无人机事件的契机,成功撬动了长期以来扩张国家利益和区域影响力的诉求。波兰大幅超出北约设定的GDP占比2%标准的国防开支、采购F-35隐形战机和爱国者防空系统,以及实施'东部之盾'计划,均意在将波兰打造为'欧洲最强陆军之一'。

波兰强硬立场下的冲突风险和经济代价

波兰强化防御的策略在提升国家安全以缓解安全焦虑的同时,也显著加剧了其面临的地缘政治风险以及所带来的沉重经济负担。

尽管波兰社会普遍对俄罗斯持负面看法,但民众在是否直接介入军事冲突这一问题上存在明显分歧。一旦俄乌战事升级而冲击百姓日常生活,反战情绪可能迅速发酵,对执政当局形成不可忽视的民意压力。此外,波兰虽享有北约集体防御机制的保障承诺,但局部摩擦一旦激化并外溢为全面对抗,仍需依赖北约内部极为复杂的多方协调和共识构建。

波兰是否会被直接卷入俄乌冲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个关键变量——战略误判和突发性外部事件。俄罗斯的任何进一步军事试探——例如近期发生的无人机越境事件——将直接考验波兰的反应能力和战略定力。如果未来再次发生导弹或无人机进入波兰领空,甚至造成人员伤亡或设施损毁,华沙或难以继续保持克制。

波兰显示的强硬态度正在将其推向地缘博弈的前沿,成为西方阵营与俄罗斯对抗的危险前线。尽管北约第五条款提供集体防御承诺,但若俄罗斯将波兰的军事动员视为系统性'挑衅',采取先发制人或升级反制措施,地区冲突存在显著扩大的风险。

除了安全风险,波兰在经济层面也付出了沉重代价。波兰以'国家安全'为由单方面关闭与白俄罗斯边境,导致中欧班列——这一贯穿亚欧的重要贸易动脉陷入停滞。作为中欧班列进入欧盟的关键节点,波兰马拉舍维奇口岸承担着约90%的班列过境运输量。波兰关闭口岸虽意在向北约展示立场、对俄罗斯及白俄罗斯施压,但直接经济后果非常严重。

在口岸关闭的两周内,每年靠中欧班列能赚250亿欧元的波兰国有铁路巨头PKP Cargo收入骤减,当地失业率飙升,通关、装卸及地方税收大幅下滑。尽管波兰政府强称封锁'代价高昂但必要',但其作为中东欧物流枢纽的信誉和地位已然受到严重冲击。

更重要的是,此举暴露出波兰政策环境的不可预测性和不稳定性,促使国际货主和资本开始被迫或主动寻求替代路线,以避免过度依赖波兰通道。18天直达欧洲的'中欧北极快航'与跨里海'南通道'等替代线路正逐渐兴起,削弱了波兰长期以来作为'中欧门户'的不可替代性。

波兰在安全、经济与外交间的战略牵扯

波兰正处于关键的战略十字路口:面临俄乌冲突变局的战略猛进不仅关系到自身安全,也将深刻影响中东欧乃至整个欧洲的安全架构演变。波兰持续强化军备并采取坚定的对俄强硬姿态,遽然成为西方阵营对抗俄罗斯的前沿力量。

然而,波兰能否在强化自身防卫、维护地区稳定和寻求更大国际话语权之间找到平衡点,将决定其在欧洲政治重构博弈进程中的战略调整成色。在特朗普政府调停俄乌冲突缺乏实质进展的当下,面对俄罗斯的频繁军事行动试探,波兰如何既展示决心和底线,又管控危机、防止对抗螺旋升级,同时开展富有弹性的外交并避免经济军事化的消极后果,是波兰政府不得不亟需权衡的战略奔突的多重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