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白宫停摆后特朗普急发文,借大豆问题向中国喊话背后真相

时间:2025-10-02 15:19:47 来源:吃货的分享 作者:吃货的分享

美国政府预算案再度陷入僵局。9月30日午夜前,国会未能通过新的财政支出法案,联邦政府正式进入“停摆”状态。这一局面迅速引发连锁反应,华盛顿陷入混乱,数十万联邦职员被迫停工,公共服务大面积瘫痪,民众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



就在美国国内乱象丛生之际,总统特朗普突然在社交平台发声,将矛头指向中国。他声称中国未履行采购承诺,导致美国豆农处境艰难,并表示将采取措施帮助豆农。这一表态看似关心农民,实则耐人寻味。

特朗普的表态时机颇为微妙。政府停摆期间,他选择高调谈论大豆问题,背后意图值得深思。其表态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他强调美国豆农的困境。然而,农业出口压力并非新问题,特朗普此前鲜少提及,此时发声显然另有目的。



第二层,他承诺提供补贴。但政府停摆期间,财政部运转受限,国会预算未批,补贴资金从何而来?这一承诺更像政治口号。

第三层,他将责任归咎于中国,称中国未履行采购承诺。然而,中美贸易协议执行情况有记录可查,中国一直在采购美国农产品,问题反而出在美方频繁变更关税规则,导致履约困难。



特朗普的表态实为一套“甩锅组合拳”:先表达关心,再承诺解决,最后推卸责任。这一策略旨在转移国内对政府停摆的注意力,同时重塑自己“为民请命”的形象。然而,这种政治手段在美国并不新鲜,民众对此已有免疫力。

特朗普选择大豆问题作为突破口,根源在于选情。政府停摆引发共和党内部不满,支持率下滑风险加剧,尤其是中部农业州这一传统票仓。近年来,农业出口低迷、补贴不到位、物价上涨,导致农民生活困难。特朗普试图通过大豆问题拉拢这部分选民,但难以解决根本问题。



美国政府内斗不断、政策朝令夕改,导致国际合作伙伴信心下降。中国早已开始多元化采购,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特朗普的喊话难以改变这一趋势。

特朗普的表态更多是面向国内,尤其是那些认为“美国吃亏”的群体。他试图塑造强硬领袖形象,而非真正解决问题。



当前,中美沟通逐步恢复,双方寻求合作机会。特朗普担心在谈判中失去主动权,因此提前发声,试图通过舆论施压。然而,国际社会对美国的看法已发生变化,政府频繁停摆、政策不稳定,导致美国信誉受损。

中国明确表示,对话需基于平等、尊重和实际合作,而非靠喊话施压。特朗普仍停留在“交易思维”,认为谈判是声音大小的博弈,但现实是中美互动涉及全球供应链、市场准入等复杂问题。



特朗普的表态实为政治危机下的惯性反应,试图转移国内矛盾、拉拢选民。然而,政府停摆导致补贴无法发放,农产品市场已转型,谈判主动权需靠稳定政策和可信承诺赢得,而非靠喊话。

中国的态度始终明确:愿意对话,但需相互尊重。喊口号、甩锅、施压只会拉远距离。美国若想真正谈判,需先理顺国内问题,恢复政府运转,统一政策方向。



“豆子风波”暴露了美国政治的混乱。当一个国家连公务员工资都发不出时,其在国际谈判桌上的分量自然下降。特朗普的表演无法掩盖美国制度性问题的裂缝。喊话中国解决不了豆农问题,更解决不了特朗普的焦虑。真正需要“好好谈谈”的,是美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