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海某军港的码头边,几艘刷着海警涂装的056型护卫舰静静停靠。舰体上原本的海军舷号已被涂去,取而代之的是醒目的海警标识,曾经象征海军近海战力的YJ-83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已不见踪影,只留下空荡荡的基座。很难想象,这些平均舰龄仅六七年的舰艇,曾是中国海军最炙手可热的“明星舰”,7年间建造72艘的“下饺子”速度一度震惊外界。如今再提起056,不少军迷都会用“尴尬”来形容。
造价不低、数量庞大,却在服役短短十余年就从海军主力序列中淡出,甚至被戏称为“鸡肋舰”。这型曾撑起中国近海防御半边天的舰艇,为何会走到不被重用的地步?
2013年3月,056型首舰“蚌埠”舰正式服役时,曾迎来无数期待的目光。那时的中国海军,正急需一款能填补近海防御空白的舰艇。老旧的037型猎潜艇吨位不足400吨,抗浪性差,在南海的风浪里摇晃得让舰员站不稳;22型导弹艇速度虽快,却腿太短,续航力连200海里都不到,只能在近岸打转;早期的053型护卫舰设备陈旧,自动化程度低,维持运转需要大量舰员。056的出现恰好解决了这些痛点。
这款舰长88.9米、宽11.14米的轻型护卫舰,标准排水量1300吨,满载1440吨,个头不大却五脏俱全。深V舰型搭配舰尾的压浪板,让它在8级海况下也能平稳航行,比037型的适航性好了不止一个档次。舰上自动化设备密集,60名舰员就能轻松操控,单人居住面积甚至超过一些老式驱逐舰,长时间海上执勤也不会太遭罪。
武器配置更是贴合当时的需求:一门76毫米速射舰炮能对付海面和空中目标,两座双联装YJ-83反舰导弹射程达到200公里,8联装HQ-10防空导弹能拦截近距离来袭的导弹和飞机,还有鱼雷发射装置负责反潜。这些装备足够应对近海的常规威胁,再加上每艘不到7亿元的造价,让海军果断开启了“下饺子”模式。
2016年南海仲裁案期间,056的价值被彻底激活。十余艘该型舰艇迅速部署到南海海域,凭借25-30节的航速在岛礁间灵活穿梭。在与外舰的对峙中,它既能靠76毫米舰炮形成威慑,又能通过雷达监控对方动向,成为维护海洋权益的“急先锋”。那些年里,渔民在南海作业时,总能看到056的身影,它巡逻的航线,就是渔民心中的“安全线”。
除了维权,056还常年承担打击走私、抓捕非法捕鱼船只的任务,在东海海域查获过数吨走私成品油,在南海驱离过多次非法入侵的外国渔船。那时的056,是海军转型期的“过渡英雄”。它用低廉的成本快速填补了装备缺口,让海军有精力和资源去研发更先进的远海舰艇。
但没人想到,中国军工的发展速度会如此惊人。短短几年间,052D型驱逐舰批量下水,055型万吨大驱横空出世,054A型护卫舰也持续升级,中国海军的战略重心悄然从“近海防御”转向了“远海护卫”。战略变了,056的短板也逐渐暴露出来。
现代海战越来越看重体系作战能力,而056的船电系统太过简单,只有一部普通的机扫警戒雷达,既没有相控阵雷达的探测精度,也缺乏复杂的信息处理能力,在远海编队中根本跟不上节奏。它的防空能力也仅限近程,HQ-10导弹射程不足10公里,面对敌方战机和巡航导弹的饱和攻击,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更关键的是,近海任务的性质也变了。随着中国海军区域拒止能力增强,很少有外国军舰敢轻易闯入领海,但水下的威胁却越来越大。美国核潜艇在南海发生碰撞的事件,就暴露了水下渗透的风险。海军急需强化近海反潜能力,可056偏偏是块“短板”,它没有船壳声呐阵,只能靠目视和简单的雷达搜索潜艇,效率低得可怜。
为了解决反潜问题,海军推出了改进型的056A型,在舰尾加了个巨大的设备投放舱门,用来收放先进的拖曳式声呐。但这一改进却带来了新的问题:这套声呐系统太贵了,一套设备的造价几乎赶上056型全船的船电系统总和。有人算过账,把一艘056升级成056A,花的钱比造一艘新的056A还多,实在不划算。
而且就算升级了,056A也有先天不足,没有机库,只能临时起降直-9直升机,无法携带大型反潜直升机长时间搜潜,攻潜手段太过单一。雪上加霜的是,海警体制改革后,近海的执法任务开始从海军移交出去。以前056既要扛枪打仗,又要带盾执法,如今海警有了专门的执法船,海军则要专心搞作战,056的“双重身份”突然就没了价值。
对上,它打不过054A、055这些主力舰;对下,它干执法的活儿又不如海警船专业,尴尬的定位让它慢慢成了“边缘舰”。
2021年开始,海军陆续将22艘056型护卫舰转交给海警,这在以前是从未有过的事。过去移交的都是快退役的老舰,而这批056平均舰龄才六七年,正是“当打之年”。对海警来说,这些“二手舰”却是宝贝:军用标准的舰体比民用海警船结实得多,25节的航速能轻松追上非法船只,76毫米舰炮的火力足够应对执法中的突发情况。稍微改装一下,拆去导弹发射装置,加装执法设备,就能立刻投入使用。
海军也在这次移交中收获了实惠。22艘舰腾出了上千个编制名额,正好能满足新型舰艇的人员需求,要知道那时新一轮“下饺子”已经箭在弦上。拆下来的HQ-10导弹、反潜鱼雷也没浪费,不少都装到了071型两栖船坞登陆舰上,给这些“巨舰”补上了近程防空的短板。
除了转隶海警,056还在海外找到了新舞台。孟加拉国买了4艘外贸版,用来守护自己的近海;尼日利亚定制了改进型的巡逻舰,解决了本国的海盗问题。阿尔及利亚、柬埔寨也相继引进,让056成了中国“海军外交”的名片。这些出口的舰艇,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外汇,更帮这些国家搭建起了基础的海防体系。
如今再看056的“淘汰”,其实更像是一次精准的“转岗”。它没有像老舰艇那样躺在拆船厂等待拆解,而是以海警船、外贸舰的身份继续发光发热。在南海的执法一线,在孟加拉国的近海巡逻中,都还能看到它熟悉的身影。
有人说056是“失败的产物”,这种说法显然不公平。它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就像战争年代的“土枪土炮”,虽然落后却为胜利奠定了基础。没有056撑起近海防御的“保护伞”,中国海军也难有精力去研发远海舰艇。
从“明星舰”到“转岗舰”,056的命运转折,恰恰印证了中国海军的快速成长。就像一个人小时候穿的衣服,长大了自然要换掉,但不能说这件衣服不好。军事装备的更新换代从来都是如此,旧装备的“退场”,往往意味着新力量的“登场”。
如今,当055型驱逐舰在远海犁波斩浪,当054A护卫舰在亚丁湾护航,056型护卫舰或许不再出现在头条新闻里,但它在中国海军从近海走向远洋的路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这不是淘汰,而是传承,每一代装备都有自己的使命,完成使命后体面退场,为新一代装备让路,正是一支强大海军不断进步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