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在评论区留言,希望我详细分析《雍正王朝》中雍正为何安排孙嘉诚前往西北推行新政,以及这一决策与孙嘉诚此前被迫在烈日下求雨事件之间的关联。今天,我将结合剧情,为大家深入剖析这一历史谜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当雍正目睹年羹尧在自己面前飞扬跋扈时,他的内心会是怎样的反应?以雍正那强势且不容挑衅的个性,他自然无法容忍下属在自己面前作威作福,目中无人。因此,那一刻,雍正对年羹尧已心生杀意。
然而,雍正深知,此时此刻,他绝不能对年羹尧下手。年羹尧刚刚立下赫赫战功,雍正还曾向天下人宣称年羹尧是他的恩人,年羹尧的妹妹更是被他封为贵妃。更何况,西北初定,局势尚不稳定,暂时还离不开年羹尧的坐镇。这些因素,雍正都考虑得十分清楚。
因此,在面对孙嘉诚对年羹尧的弹劾时,雍正一直秉持大事化小的原则,试图促进年羹尧和孙嘉诚双方和解,以避免因孙嘉诚的弹劾而扰乱他对西北局势的整体安排。
此前,我曾分析过,雍正故意让孙嘉诚在烈日下求雨,实则是在等待年羹尧主动为孙嘉诚求情。这样不仅能阻断孙嘉诚继续弹劾年羹尧的可能性,还能给其他朝臣树立一个“大人大量”的形象。说白了,雍正这是在给年羹尧台阶下,希望年羹尧能自己解开这个结。
如果年羹尧能如此行事,或许他的官位和禄位还能保持更久,甚至得个善终也并非不可能。可惜,那时的年羹尧已经狂妄至极,哪里肯降低自己的姿态去给弹劾自己的孙嘉诚求情。
最终,孙嘉诚不仅成功“求”来了雨,还赢得了整个清流官员团体的支持。事情发展到这一步,雍正基本上已经对年羹尧失去了信心,并开始谋划如何一步步削弱年羹尧的影响力,逐渐将他从西北大将军的高位上撤下来。
或许雍正那时还没有对年羹尧动杀机,但撸掉他的心思却已十分坚定。然而,这件事雍正不能自己出面去做,需要借助其他力量来促成。力量太弱了不行,不受他控制更不行。而且,必须找到足够的动机。
放眼当时,具备这种能量的势力,要么是八爷党,要么就是不久前刚刚被年羹尧得罪的清流官员。雍正自然不会依靠处心积虑的八爷党,以免八爷党再生事端,把局面弄得更复杂。而积极支持孙嘉诚的清流官员,则成为雍正可以借助的力量。
于是,雍正便打上了孙嘉诚的主意。具体说来,就是把孙嘉诚安插到西北,激化二人之间的矛盾。年羹尧只要和孙嘉诚积怨越深,那他被清流官员恼恨的程度也会越深。待这个新的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雍正就有了足够的理由去撤掉年羹尧。
然而,年羹尧直接处死孙嘉诚的举动,却着实超出了雍正的意料。他是真的没想到,年羹尧的野心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连他亲自安排的人都敢做掉。事已至此,正好给了雍正处置年羹尧的动机和决心。
接下来,岳中麒替换年羹尧的大将军之位,这波操作行云流水。十三阿哥和张廷玉悄无声息地就把这事办完了,甚至都不需要雍正指示什么。可见,雍正对于这个安排早有交代和准备。
只不过,为了拿掉年羹尧,牺牲掉了孙嘉诚,雍正确实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白白折了一个善谏能臣,成了雍正心中长久的意难平。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