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雷军‘人老实话不多’的趣闻引发网络热议。据知情人士透露,前往雷军家中做客时,他滔滔不绝地讲解红烧肉火候掌控、清蒸鱼时间把控等烹饪技巧,色香味俱全的描述听得人直流口水。然而到了饭点,桌上摆的却是两份黄焖鸡米饭外卖。这种‘理论派’与‘实战派’的反差,恰如小米近年来的宣传策略——PPT里是‘逆光之王’,海报上是‘1.98秒破百’,发布会吹得天花乱坠,结果右下角总有一行小字:‘设计目标’‘不含起步时间’‘实验室数据’。
这种‘嘴上王者,实际青铜’的宣传模式,让不少消费者感到困惑。曾几何时,小米以‘参数透明’‘价格厚道’赢得市场信任,如今参数仍在,解释权却全归小米所有。一个‘逆光之王’的宣传,加个括号注明‘设计目标’,既规避了法律风险,又让消费者产生‘行业第一’的错觉。这种‘合法忽悠’的套路,实则违反了我国《广告法》第九条关于禁止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绝对化用语的规定。
小米的高明之处在于,它不直接宣称‘我们是逆光之王’,而是将这四个字印得极大,再在角落补一句‘这是我们的目标’。这种‘嘴上说目标,心里当成果’的操作,让消费者自动脑补成现实。就像考试前说‘我要考清华’,结果考了个二本,还得恭喜他‘有理想’。这种荒谬的逻辑,在小米SU7的宣传中尤为明显——‘16.8亿种驾驶模式’听着像宇宙级配置,细究才发现是座椅、空调、灯光的组合排列,和‘驾驶’八竿子打不着。
更值得警惕的是,小米的宣传话术往往通过‘认知偏差’设计,让你看到想看的,忽略不想让你看的。比如‘比迈巴赫多1度’的宣传,听起来像超越,但谁告诉你角度越大越舒服?万一134度才是人体工学黄金角,多1度反而腰疼呢?这种精心设计的文字游戏,本质上就是虚假广告。根据《广告法》,广告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内容。小米的‘设计目标’式话术,正是典型的‘引人误解’。
从财务数据来看,小米的研发投入与营销投入失衡问题愈发突出。2023年,小米研发费率5.31%,销售推广却高达6.32%。相比之下,苹果研发费率7.07%,特斯拉虽低但专注造车,投入集中。而小米的产品线从手机、电视、冰箱、空调到体重秤、汽车,比杂货铺还全,研发投入摊薄到每款产品上,能有多少?这种‘广撒网’的策略,导致核心技术竞争力不足。
华为曾被批评‘爱国营销’,西贝被嘲‘闭着眼睛点’,但至少人家产品力摆在那儿。小米的问题更严重:它曾是‘老实人’的代名词,如今却成了‘会说话的理工男’——用数据包装谎言,用技术术语掩盖空心。当一家公司从‘性价比’转向‘话术价’,它的文化就已经变味了。小米的企业文化,缺的不是技术,不是资金,而是对诚实的敬畏。
如今舆论反噬,不是偶然。车主质疑智驾系统、用户吐槽系统广告、媒体扒出参数猫腻……每一波风波,都是对‘小米式宣传’的清算。雷军说‘求仁得仁’,可他求的从来不是‘仁’,而是‘热搜’‘销量’‘对标成功’。如今得的也不是‘仁’,是信任崩塌。
反智成为潮流,谎言包装成艺术。但我们终究要回到常识:一顿饭,是外卖还是亲手做,味道骗不了人;一部手机,拍不拍得清逆光,用户一试便知;一辆车,能不能刹得住,数据会说话。别再拿‘设计目标’当成绩单,别再用‘未来可期’收割今天的信任。消费者不是傻子,尤其是那些曾因‘参数真实’而死忠的理工男——他们最不怕你讲数据,就怕你篡改数据。
雷总,下次讲菜谱的时候,不如直接说:‘这道菜我还没学会,咱们点个外卖吧。’至少,诚实,是一种比‘逆光之王’更稀缺的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