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黎智英特赦问题引发广泛讨论。有人质疑,为何不能特赦黎智英?毕竟,他并非某个总统的儿子。这一话题背后,涉及法律平等、司法独立及国家安全等多重议题。
黎智英,1948年出生于广州,自幼便承担起家庭重担。12岁时,他独自揣着一块钱,从广州乘船至澳门,再偷渡至香港。初到香港,他在深水埗的一家手套厂打工,从底层工人做起,逐步晋升为领班。积累经验后,他转行服装业,1981年创办了佐丹奴品牌,迅速扩展至亚洲多地。
1990年,黎智英再次创业,成立壹传媒,推出《壹周刊》,并于1995年创办《苹果日报》。这些媒体迅速成为香港街头常见的报纸,内容涵盖各类社会话题。
进入21世纪,黎智英开始积极参与公共活动,加入游行,表达个人观点。2019年香港大规模抗议活动中,他也卷入其中,《苹果日报》对此进行了大量报道。
2020年8月,黎智英因涉嫌违反香港国安法,包括串谋勾结外国势力等罪名被警方逮捕。此后,他一直被关押,案件逐步推进。
2025年3月7日,中央政府驻港国安公署副署长孙青野在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针对特赦黎智英的问题明确回应:“为什么要特赦?有什么理由?他又不是某个总统的儿子。”这一回应直白而有力,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特殊待遇可言。
孙青野还强调,案件需依法办理,尊重法官判决,避免给司法施加压力。他提到,香港国安法自2020年实施以来,效果显著,社会趋于稳定。确实,该法实施后,香港的一些动荡情况有所缓解,街头抗议减少,秩序逐渐恢复。
黎智英案自2020年启动以来,警方先搜查壹传媒大楼,带走电脑和文件,随后他被控多项罪名。
2023年12月18日,西九龙裁判法院正式开审,控方列出包括黎智英与外国政要会面记录、《苹果日报》文章等证据。黎智英否认所有指控,辩方律师则逐一反驳。
审讯过程漫长,至2024年7月25日,法庭裁定表面证据成立,案件继续推进。2024年11月20日,黎智英开始作证,持续52天,至2025年3月6日结束。期间,证人逐一上庭,讲述会议细节、文章内容。
2025年8月20日至28日,控辩双方作结案陈词,律师们引用法律条文和证据进行争辩。法庭表示将择期宣判,预计10月左右公布结果。目前,黎智英仍在赤柱监狱等待判决。
为何有人提及特赦黎智英?主要源于国际上的某些声音,认为此案具有“政治色彩”。例如,联合国的一些特别报告员在2024年1月发表声明,呼吁释放黎智英,称其被拘押不公。
此外,一些外国媒体和组织,如无国界记者、笔会等,也一直在呼吁释放黎智英。他的儿子塞巴斯蒂安·黎在多个场合发表讲话,2025年9月还在节目上表示,父亲已被关押五年,审判即将结束,希望有好结果。
一些政要也发声支持,如英国的苏埃拉·布雷弗曼在2025年5月会见塞巴斯蒂安后,在议会呼吁释放黎智英,称其作为英国公民,人权受到侵犯。美国的一些议员也提出类似要求。然而,从本地角度看,司法系统按程序进行,未见特赦迹象。
孙青野的话点出了关键:特赦不是随意给予的,需有合理依据。黎智英并非国家领导人的亲属,无豁免权。例如,美国总统拜登在2024年底特赦其子亨特·拜登,是因税务和枪支指控,且属家庭内部事务,但仍引发争议。
黎智英案则不同,他被控的是《国安法》下的罪名,涉及勾结外国势力。法庭证据包括他与美国前副总统彭斯、台湾地区领导人会面记录等。这些行为在香港国安法框架下,被视为威胁国家安全。《国安法》实施后,已抓捕不少人,黎智英是其中之一。
案件拖这么久,也反映了司法的复杂性。从开审到结案陈词,用了156天,比预计的80天长多了。期间,黎智英健康出现问题,2025年8月心脏不适,需安装起搏器,审讯暂停。
但他仍坚持作证,辩方强调《苹果日报》的报道是正常新闻工作,非阴谋。控方则称那些文章煽动对抗,呼吁外国制裁香港。法官在陈词时提到,媒体有时误导公众,如在2019年引渡法案报道上。但整体上,法庭会基于证据作出决定。
国际反应强烈,如2025年8月,香港法庭结束陈词后,外媒称黎智英可能面临终身监禁。《华盛顿邮报》在9月发社论,呼吁释放他,称别让他死在监狱里。
塞巴斯蒂安接受采访时表示,父亲的审判显示了香港司法独立的状态。一些组织发声明,呼吁结束这个“虚假”审判。但从香港官方看,这些是外部干扰,孙青野就说过,别给法官压力。
为何不特赦?关键在于法律平等。孙青野的比喻接地气,黎智英不是总统儿子,无法走后门。《国安法》于2020年6月30日通过,针对分裂国家、颠覆政权、恐怖活动、勾结外国势力四类罪。
黎智英被控后三种罪名,主要是勾结和煽惑。实施五年多来,已抓捕上百人,判了不少案子,社会确实安静了。
特赦黎智英,将开先例,其他人怎么办?且香港司法独立,特赦需通过行政长官,但得中央同意。孙青野作为驻港国安公署副署长,他的表态代表官方立场,无商量余地。
现在审判已结束,就等判决。假如判有罪,上诉可能拖更久。
黎智英已77岁,健康状况堪忧,但司法不会因此停止。特赦?除非有大变化,否则难。孙青野的话颇有道理,法律不是看身份的。
特赦通常给予政治犯或有悔意的人,但黎智英否认指控,无此基础。
参考资料:
1、耗时156天,黎智英勾结外国势力案审讯完结 观察者网 2025-08-29
2、粤语报道|记者观察:香港法庭确认黎智英身心状况适合上庭聆讯 凤凰卫视大中华 2025-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