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建筑业那点事儿)
8月18日,国务院召开重要会议,为未来经济发展定下战略基调。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会议强调需通过强化国内大循环构建发展韧性,而扩大有效投资、推进重大工程项目成为关键抓手。
会议明确指出,投资需聚焦民生领域,重点推进“城市更新”和“城中村改造”,同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截至目前,全国24个省份已公布重点项目清单,总投资额达57.5万亿元。这一规模不仅为宏观经济注入强心剂,更将深刻重塑工程行业格局。
从区域布局看,各地投资呈现差异化特征:
尽管投资规模空前,但行业面临三大深层变革:
传统修桥铺路模式逐渐淡化,数据中心、5G基站等新基建项目成为主流。工程企业需具备土木工程与信息技术的复合能力,例如智慧城市建设中需整合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技术。
高层会议明确要求城中村改造以“精细活”为主,强调在现有城区内进行功能优化。这要求企业提升设计施工水平,例如历史建筑保护、社区微更新等领域需更高专业度。
生态修复、新能源场站等绿色项目占比提升,掌握碳捕集、光伏一体化等技术的企业将占据优势。例如,盐城海上风电项目要求企业同时具备海洋工程与环保技术能力。
民间资本的参与推动项目模式变革,EPC(设计-采购-施工)与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普及。业主方倾向于将设计、采购、建设及运营全链条打包,要求企业从“承包商”转型为“综合服务商”。
这一趋势对中小企业提出挑战:
57万亿投资既是机遇也是考验。企业需在技术升级、模式创新与细分领域深耕中寻找平衡点。未来,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等全产业链需求将持续释放,但能否抓住机遇,取决于企业能否快速适应行业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