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为什么现在五笔输入法用得少了?发明者一个致命疏忽是关键

时间:2025-10-05 05:04:56 来源:林子说事 作者:林子说事

五笔输入法,堪称“新时代四大发明”。

它的打字速度,震惊了联合国,至今无法超越。

它独霸中文输入法市场整整20年,占有率达到了恐怖的95%。

但仅仅3年,它就从辉煌走向没落。

原因,竟然只是一个疏忽。

1.曾经的王者

全网寻找,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

大家看一下下面这张调查表。

这是2023年,一份知名机构公布的调查报告。

这个调查,筛选的是大家常用的输入法(多选)。前面几个,还挺正常。

但是请看排名第五的这货,瞅着眼熟不?

五笔输入法,这名字,上一次听说,还是上一次。这名字听着耳熟,但再一细想,又遥远得不像话。

对很多人来说,五笔输入法听过,但从来没用过。好些00后的朋友,甚至连名字都还没听过呢。

但老网虫应该都知道,这货,那可是曾经绝对的霸主。

如今,却已经沦为了垫底的存在。

或许你会问,是不是五笔性能不行?

恰恰相反,要说性能,五笔才是中文输入法真正的王者。曾有一个叫王君的女孩,10分钟竟然打出了3165个字!

就连好些不用五笔的朋友,也不得不说一声服气。事实上,五笔当年的火爆,一般人完全无法想象。


输入法市场的占比,竟然到了骇人听闻的95%!

而这个恐怖存在不是3年5年,而是整整20年!

不会打五笔,你都不好意思跟人说你懂电脑。

而当时的拼音输入法,甚至都没人愿意多看一眼。

当时没人相信,拼音输入法能有逆天翻盘,碾压五笔的一天。

说起这场戏剧性的惊天逆转,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

五笔输入法的发明人,王永民。

他一手创造了五笔的辉煌,也正是他,埋下了五笔失败的伏笔。

2.华山一条路

时间回到46年前。

1978年的一天,在南阳科委工作的王永民暗暗发誓:

无论如何,也要把好用的汉字输入法搞出来!

当时,国家在电脑这一块,被一个关键性问题卡住了脖子:

如何把汉字高效地敲进电脑里?

不解决这个问题,中国人用电脑,根本就无从谈起。

那在当时,咱们是怎么输入汉字的呢?

比较常用的的,是一种俗称“大键盘”的玩意儿。

大致的样子,就像下图这样。


一台电脑外接N个“大键盘”,而上面的每一个键,都直接对应一个常用字。

使用的时候,要输哪个字,直接敲对应的键就行了。

但问题是,光常用汉字就有3000个!

这种方式,说白了就是两个字——崩溃。

那王永民怎么入手呢?

他发现,别看汉字有几万个,可说到底,都是一个个的“字根”组成的。

如果把这些字根都提炼出来,再设计一套编码规则,不就解决了?他坚信,这个办法行得通!

于是,王永民靠着单位给的3000元经费,风风火火就干开了。

说来容易,可等他一做起来才发现,工作量大得吓人。

要想提炼字根,第一步就得分解汉字。

为保证字根提炼的效果,他把目标汉字的数量定到1万2000个。

就这么一步,工作量大到啥程度?

每一个字,他都要将偏旁部首拆解下来,记录在一张卡片上。

而每一张卡片都只能手写。

光是前前后后整理的卡片,堆起来就足足有10多米高。

这还仅仅是第一步。


接下来的一步,基本属于无法完成的任务——

将高度重合的字根,一个一个从卡片里提炼出来。

再按照字根,将国家标准的7000多个汉字编码。

没有任何辅助手段,没有一个人帮忙,他只能靠自己。

千辛万苦,他才提炼出了600个字根。

可600个字根,理论上就得要600个键,这肯定不行。

怎么办?

自古华山一条路,就是再合并,再删减。

这个过程说来简单,可实际上,繁琐复杂到无法想象。

因为,每减少1个字根,不仅所有汉字得重新编码,字根组合也得重排。

这简直就是一种无休止的折磨。

要换个人,绝对早就放弃了。

可王永民凭着信念,硬是坚持了整整4年。

这4年,他以难以想象的惊人毅力,从最初的600键,一步一步,最后减到了36键。


能走到这一步,他已经足够自豪了。

但这还没完,王永民的“万里长征”,还必须跨越最关键的一步。

3.玩命的7天

这一步就是实操。

毕竟,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不仅如此,实操的地点还必须正规,要随便找台电脑可绝对不行。

可问题是,他不过是个南阳市科协普通干部,背景人脉,啥也没有啊。

怎么办?

王永民也没多想,甩开膀子干就是了。

他揣着方案,像销售扫街一样,反复冲进省城各单位大楼“陌生拜访”。

整整大半年,他硬是以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争取到了一个机会。

1982年冬天,保定的华北终端厂,让他搞了40多天的上机试验。

结果,他成功了!

这是什么概念?

王永民的发明,仅靠普通的英文键盘,就能完全实现汉字输入了。

而且还能盲打!

比起以前的“大键盘”,那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要搁现在,王永民的当务之急,当然得是“科技成果孵化”。

别的先不说,先搞个名利双收再说。


可没想到,他却来了个让所有人意外的决定——

再拼一把,直接一步到位,把26键搞出来。

因为,台湾有个叫朱邦复的人,说是搞出了26键的“仓颉”输入法。

而他的36键五笔,多了10个数字键,切换会影响速度。

这汉字输入,可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性项目”。

绝不能被台湾那边给占了先!

说干就干。

王永民窝在招待所,没日没夜地,又是整整7天。

仅仅7天,他硬是把36键压缩到25键,还富余了一个万能键“Z”。

到这儿,王永民的五笔输入法,才算正式定型了。

1200多个日夜,他仅仅靠自己,就填补了一项国家的巨大空白。

一个小小的输入法,解决了国家的大问题。

不得不说,王永民实在是了不起。

但再了不起的发明,如果不能推广“孵化”,说啥也是白搭。

那王永民是怎么做的呢?

他决定集中火力,在中央各部委打开局面。

那时候,对于电脑这种新兴事物来说,中央各部委属于第一批吃螃蟹的。

不仅如此,部委自上而下都是一个体系,这要来个行业推广,效果绝对杠杠的。

于是,王永民带着优化的方案和一封介绍信,就到了北京。

一开始,他自己是信心满满。


这么牛X的输入法,那完全就是雪中送炭啊。

可实际的情况,让王永民差点都无语了——

大家觉得,这五笔输入法,既不是权威部门搞出来的,又没有“国优部优”的证书。

虽然听起来挺好,但民间搞出来的东西,必须得慎重。

王永民是磨破了嘴皮子,这才勉强得到了“试试看”的机会。

可接下来的情况,让他更是挠头。

工作人员一看到那张满满当当的字根表,一下子头都大了。

接触过五笔的朋友,死去的记忆该要复活了。

还记得上面这个图不?


没错,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要打五笔,得先把字根表记熟。

就这玩意儿,都能把一群人劝退。

更别说,还得熟悉编码规则。

而且,五笔是先慢后快,有个熟能生巧的过程。

但工作人员既没耐心,也没那个积极性。

毕竟,领导也只是说“试试看”嘛。

碰壁的次数多了,王永民也感觉有些吃不消。

他依然信心十足,但问题是,后勤有点跟不上了。

为了省钱,他原本就住在地下室,可几个月下来,他开始啃盐菜馒头了。

他必须尽快想办法,解决眼前的难题。

苦思焦虑之下,他突然灵光一闪,把握到了破局的关键。

4.窘迫的发明家

1984年8月,王永民偶然得知有个南阳老乡在外交部工作,于是找了外交部的门路,来联合国总部演示他的五笔输入法。

这个机会,是他好不容易争取来的——当时正值出国潮,干部出国权限下放,但要去联合国总部还是非常难。


这绝对是展示实力的理想平台,但风险也高。

如果失败,对五笔输入法的打击,将会是致命的。

结果,王永民来了个技惊四座。

他十指上下翻飞,1分钟竟然打出了120个汉字!

而且无一差错!

就在刚刚结束的洛杉矶奥运会上,还有法国记者嘲讽:

“世界各国,就只有中国还在手写新闻稿。”

这才不到两个月,王永民就来了个啪啪打脸。

而这惊人的表现,更是让观摩的嘉宾集体惊掉了下巴。

不是亲眼目睹,谁能相信,有人能用英文键盘,把汉字打得这么溜?

联合国官员甚至疑心有猫腻,拿起键盘左看右看。

但王永民却轻松地告诉他:“一颗螺丝都没有动过。”

和巴拿马世界博览会茅台酒一鸣惊人一样,王永民的五笔输入法,也一下子扬名世界。

很快,光明日报就以大幅版面,率先报道了这项“划时代的发明”。


就连新华社,也立马来了个跟进评论:

“五笔输入法的意义不亚于活字印刷术,堪称新时代四大发明。”

有了国家级官媒的加持,五笔输入法的身份,顿时就不一样了。

它再也不是“民间小发明”,而是我国在汉字输入领域的“重大突破”。

在联合国火了一把之后,踌躇满志的王永民,再次杀回北京。

这一回,局面就大不一样了。

报告会连轴转不说,到处都是热情的笑脸,培训会也是一场接着一场。

不仅如此,还有部委领导表示:五笔这么好的东西,当然得全行业推广。

这句话的信息量,那是非常大。

要知道,每一个部委,都意味着一个庞大的垂直行业市场。

要换个人,如此“钱”景广阔,那还不赶紧搞个风生水起?

可王永民呢,似乎还没意识到这一点。

准确点说,他意识到了,但他当时满脑子装着的,却是另一个想法—

怎么推广五笔,给国家做贡献。

不得不说,他的“角色定位”,完全不像一个商人,而是一个发明家。

可问题是,他这个发明家,却窘迫得一塌糊涂。

因为几乎没有收入。


所有的培训都是免费的,报告会呢,似乎也谈不上啥出场费。

要搁现在,哪怕没有金主找他谈合作,搞个银行贷款总没问题吧。

但这些似乎都没发生。

尽管名声在外,他却仍然住在地下室里。

隔三岔五的,还得来个盐菜就馒头的标配。

而长期的营养不良和高强度工作,把他的肝病都整发了。

但他硬是咬着牙,等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1986年,国家科委和国防科工委正式下文,全行业推广五笔输入法!

紧接着,其他部委也纷纷跟进。

而联合国的中文打字员,更是率先用上了五笔。

这个市场规模,夸张到什么程度?

仅仅是国防科工委一家,下属机构就是成千上万。

这时的王永民,完全就是站在了一座巨大宝藏的门口。


看到这,你是不是觉得,王永民和他的五笔,就要一飞冲天了?

可就在这时,他却遭遇了一个谁也想不到的困境。

5如日中天

一直以来,为了省钱,王永民都是单兵作战模式。

可如今,在井喷式的需求面前,他一下子hold不住了。

仅仅是培训各地进京的“五笔学习骨干”,工作强度就比以前大了N倍。

得加人,得建立一个团队。

可问题是,这都需要钱,而王永民最缺的就是钱。

正在进退两难的当儿,一个意外的转机出现了。

1987年,美国DEC公司花了20多万美金,买下了他之前发明的一项技术专利。

有了这笔钱,王永民面临的难题,一下子迎刃而解。

不仅如此,这事儿还让王永民再次火出了圈。

要知道,这可是当时世界第二大的电脑公司,国际大公司找咱中国买技术专利,这还是破天荒第一遭。

这个爆炸性的消息一登报,全国一下子都炸了,打那以后,王永民和他的五笔,才真的一飞冲天了。

1988年,由王永民创办的王码电脑门市部在北京中关村开张,当年就火得一塌糊涂,汹涌的人潮甚至把门市部玻璃和大门都挤坏了。

而他的五笔输入法,也以火箭般的速度席卷全国。


当时火到什么程度?

所有企事业单位的每一台电脑,用的都是五笔输入法。而有限的个人电脑,用的几乎还是五笔。

一句话,当时中国的输入法市场,五笔几乎是一统天下的格局。

对现如今的人来说,这简直是无法想象的。

而这种碾压式的霸主地位,还迅速带起了一个庞大的“五笔产业链”。

其中不能不提的,是一种叫“汉卡”的东西。

简单说,就是一张装有五笔输入法的只读存储器。

或者这么理解,这就是一外接的游戏盒,就跟当年打魂斗罗一个样。

可要学五笔,这玩意儿还挺好使。

因为那会儿的电脑,配置都低得令人发指。

搞巨人脑黄金的史玉柱,当年靠着巨人汉卡,4个月就赚了100万。

不仅如此,有人还独辟蹊径,搞了个小霸王+汉卡的整体解决方案。

家里买过小霸王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这款“五笔神器”。

可要说最火爆的,那还得是遍布全国,开一个火一个的五笔培训班。


不仅学费不便宜,要学还得排队。

而五花八门的培训资料,可以摆满一个书架。

那时候的的公车上马路上,捧着字根表念念有词的情景,那是随处可见。

更神奇的是,就因为五笔,还诞生了一个专门的职业——五笔打字员。

这衍生产业链都这么火,想想看,五笔得火成啥样?

最风光的日子,王永民的王码公司,分公司开遍全国,代理商成千上万,直属培训网点更是几乎开到了每个大一点的县城。

其实,那时候的字形输入法,也不止五笔一家。

可不管是郑码还是仓颉输入法,全都被五笔输入法碾成了渣渣。至于拼音输入法,那更是提都不用提。

在意气风发的王永民看来,拼音根本就没戏。

别说拼音了,就连当时还只是概念的语音输入法,他也是断然否定。

当然,作为中文输入法的教父级人物,他完全有资格指点江山。

可不知道为什么,他似乎完全忽略了一个关键——

电脑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扑面而来的互联网大潮。


他更想不到,时代的剧变,会给他带来怎样巨大的冲击。

6.惊天逆转

表面上,五笔输入法仍然一枝独秀。

可王永民没想到,拼音输入法一步一个脚印,悄悄赶上来了。

1995年的智能ABC输入法,输入效率还是很烂。

但到了1999年的紫光输入法,进步就很明显了。

因为,它自带了一个大词库,通过拼音组词提升输入效率。

其实词库的想法,好些年前就出现了。

但搞词库有个前提条件:电脑得有足够的存储空间。

电脑科技的飞速发展,解决了这个问题。

到1999年,电脑的主流配置,已经到了64MB内存和6.4GB硬盘。

完全够用了。

而才过了大半年,微软为了吃下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也推出了自己的拼音输入法,也大张旗鼓地发布了。

要说微软的东西有多好,那不见得。但它有个厉害的大招:

输入法绑定Win2000操作系统。


这一招的厉害之处在于,潜移默化用户使用习惯。

论打字速度,拼音当然远远不如五笔。

但大家慢慢发现,拼音其实也还凑合。

毕竟,也就是上个网,聊个qq啥的,拼音差不多够用了。

于是,越来越多的个人用户,开始使用拼音输入法。

这个转变,王永民当然也觉察到了。

为了巩固五笔的江湖地位,他不仅升级了98版,还针锋相对推出了新世纪版,也关联词库,提升输入效率。

他本以为,效率低下的拼音输入法,根本翻不起什么大浪。

可是,他完全低估了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巨大能量。

2006年,搜狗输入法横空出世,立刻在网上炸开了锅。

在此之前,还没有哪一款拼音输入法,敢直接以性能为卖点。而搜狗不但敢这么干,性能也确实相当炫目。

它最大的卖点,就是结合搜索引擎的互联网词库。

简单说,就是将词库扩展到了整个中文互联网。

用户输入的拼音,会通过匹配整个中文互联网,从而挑选出用户最可能想要的内容。


举个例子,2006年有《超级女声》,用户只要输入liyuchun,搜狗就能通过网络抓取,自动联想出“李宇春”三个字。

对于互联网时代来说,这简直就是个了不起的突破。

而更炸裂的是,搜狗的“互联网输入理念”,还成了拼音输入法的标配。

搜狗输入法一上市,一下子就火了。

仅仅3年,它就拿下了中文输入法70%的市场份额,几乎是重演了当年五笔输入法的奇迹。

而紧接着,百度、google、讯飞也强势入场,大肆抢占份额。面对翻天覆地的剧变,王永民简直是措手不及。

但市场是残酷的,赢就是赢,输就是输。

五笔诞生,他用了4年;

普及推广,他用了5年;

中文输入法江湖一哥的地位,他独霸了整整20年。

但只用了3年,他就不得不黯然离场。


7.尾声

或许,王永民从没想过,拼音输入法有一天会来个惊天逆转。

他的想法,多少有些理想化。

在他看来,五笔输入法,才是汉字文化的“正统”。

拼音输入法搞的是汉字拉丁化,是对汉字文化的“背叛”。

提笔忘字、错字满天飞的毛病,都是拼音给搞出来的。

格调不高不说,性能也差到离谱。

在内心深处,他是瞧不起拼音输入法的。

但有一个问题,王永民并没有深入去考虑:

拼音即便再烂,却有一个有利因素——

懂拼音的人,越来越多了。

实际上,早在1994年,国家普及9年制义务教育之前,拼音教学,就已经是小学语文的重要内容了。

而相比门槛高,需要培训上手的五笔来说,拼音输入法有个明显的优势——

毫无门槛,拿来就用。


可问题是,能轻松上手又能怎么样?效率不行,照样上不了台面。

这也是王永民的看法。

那拼音输入法凭什么咸鱼翻身呢?

原因有很多,其中的关键在于,它顺应了时代的需要。

在互联网普及、信息量爆炸的今天,每个人,每天要接收的信息,要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他们必须以最小的时间成本,得到最大的情绪体验。

而在今天,输入法无非就是个上网工具而已。

如果不是特定的情怀加持,又或者现实的需要,愿意花大量时间去学输入法的,又能有多少呢?

拼音输入法不仅无缝上手,功能方面,也谈不上有多么逊色。

说到底,不是五笔不够好,而是拼音更切合需要。

而事实上,如今仍然有4000万人在用五笔。

情怀和习惯是一方面,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五笔的卓越性能。

尤其是银行、军队等要进行大量汉字输入的行业,五笔是绝对的首选。

不仅如此,汉字输入的最高纪录,仍然是五笔创造的。

年过70的王永民,也仍然在坚持,要把五笔做得更好。


如今,已经可以看动漫学字根了。

而拼音输入法呢,除了联想输入、云词库和智能记忆,如今都开始整AI了。

不过,你方唱罢我登台,各领风骚数十年。

谁也无法预料,将来的某一天,如今如日中天的拼音输入法,会不会也走上五笔的老路。

就好像,王永民无法预料时代的剧变一样。

他只能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留住自己的坚持和执着。

如今的五笔输入法,也绚烂之后归于平淡。

但在输入法界,甭管谁见了,还都得尊敬地问候一声:

“前辈,一向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