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中央任命张爱萍筹建华东海军,受当时时局限制,我党没人精通,正当大家焦头烂额时,原国民党海防第二舰队司令员林遵宣布起义,给我军带来了很多舰艇和专业的海军人员,大家都很高兴。
张爱萍想要将海军部队重新编排,但林遵不同意,张爱萍不想与林遵矛盾,于是就跟他商量说:“要不只调一部分人来海军吧”。
没想到林遵直接与张爱萍说:“海军与陆军不同,对文化要求极高,普通船员都得有中学水平,否则跟本开不了船,指挥的人员,要求更高,不达标的人送上船也没用。”
这话说白了就是嫌弃解放军文化水平低,毛主席听说这件事后巧妙的用一句“你们是国民党吧?”就说服了林遵配合张爱萍的工作。
林遵是何人,为何为难张爱萍呢?他为什么看不起解放军呢?毛主席究竟是怎么说服林遵的呢?
林遵是何许人?
林遵是林则徐的侄孙,他父亲当年曾在北洋海军当职,林遵从小耳濡目染,有强烈的爱国之心,对海军有着浓厚的感情。
1924年,林遵凭借自己的努力了考上了烟台海军大学,也继承父志走上了海军这条路。他在读书期间认识了共产党员郭寿生,并成为了他的忠实读者,当时郭寿生创办了中国外围组织新海军。
1929年,林遵前往英国格林尼治皇家海军学院留学,回国后,在国民党海军担任重要职位。1937年,他又决定前往德国学习更高的技巧,回国后被任命为国防部海军研究员和参谋总长办公室的海军参谋。
抗战期间,他率领第5游击布雷大队,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拼搏,并成功打败日军。日军投降后,他率领部队接手了南沙群岛,将南沙岛重新改名为太平岛,并竖立了太平岛纪念碑。
按理说林遵立下此等大功,理应受到嘉奖和晋升,但林遵完成任务之后,却被派去担任海军点验委员会的副主任,这只是个闲散的职位。
林遵为何会坐上了“冷板凳”呢?其实中国近代海军的总司令是陈绍宽,他对海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认为海军应该属于国家,不愿介入政治斗争。林遵作为他提报的人才,也最是明白他的意思,他也不愿意陷入国家政治内斗。
蒋介石想要利用海军参加内战,就必须先掌握海军的控制权,于是任命桂永清为海军司令,但是海军是技术兵种,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接手的。桂永清不懂,胡乱指挥,使海军伏波号被货船撞沉,导致多名官兵牺牲。
无奈之下,蒋介石只能重新重用林遵,任命他为海防第二舰队的司令。当时解放军已经开始了战略反攻,国民党不敌解放军,在战场上节节败退。林遵对当时的国民党很失望,不愿意参与内战。
当时蒋介石将全国的海防舰队将近300多艘舰艇,都摆在了长江上,林遵作为第二舰队的司令员,负责坚守重地。
“南京江面上的壮举”
当毛主席接到这个消息后,仔细的查看了他的资料,发现林遵此人很爱国,而且他与郭寿生的关系很好,毛主席判断他应该可以争取过来。
于是周总理找到了当时在国民党担任《海军月刊社》的社长郭寿生,向他说明了争取林遵起义的任务。郭寿生接到任务后,立即找到了林遵进行深入的交谈,他借着喝酒,将国民党的历史披露了一遍,结果处处都是腐败,林遵听后,激动的拍案而起说:“国民党如此作为,不夸台,简直是天理难容,我作为一个中国人,下令炮击生我养我的同胞和国土,我于心不忍呐。”
郭寿生看林遵情绪上来了,立即说出了中共的委托,希望林遵能够起义。林遵对于郭寿生的变脸其实早有预料,他也没有过多的思考就同意了。
林遵后来回忆:当时与中共建立直接联系时,我如同在长夜中看到了曙光,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
毛主席得知林遵同意起义后,十分高兴,不过毛主席做事一向谨慎,他立即发电报告诉林遵要学会隐忍,不要暴露了。
为了确保林遵的安全,在毛主席等重要领导人的指示下,宣传部到处宣传林遵是反动派,思想顽固。
国民党的人接收到消息后,更加放心用林遵。但国民党怎么也没想到,当桂永清前脚刚离开南京后, 林遵就率领第2舰队直接起义了。
1949年4月,林遵率领25艘舰艇和1200多名官员,加入了我党。当时毛主席得到到消息后,在给林遵等人的回信中称这是“南京江面上的壮举”。
林遵不配合解放军?
可是林遵加入我党之后并不配合工作,当时任海军司令员兼政委的张爱萍听说这件事后,亲自前往南京与林遵面谈。
张爱萍夸赞林遵带兵起义的行为,并向他请教如何建设海军的问题,但林遵冷冷的说:“海军与陆军不同,一般的水手都需要有初中以上的文凭,班长得要高中及以上的文凭,军官就更不必说了。以解放军现在的这种文化水平来说,开动军舰都很困难。”
这件事确实是解放军的一个痛点,解放军大多都是穷苦出身,没有条件念书,很多人都是参军之后才开始学习认字的。像张爱萍这种念过中学的人已经算是“高级知识分子”了。但是按林遵的说法张爱萍做海军司令员是不够格的。
张爱萍没有生气,叹口气说道:“那海军临时党委准备从你这儿调两名舰长到上海军舰。”林遵直接说:“二舰队的官兵不要随便调动!”
张爱萍对此也没有生气,虽然林遵说的有道理,但接受招安的部队,都需要有解放军的,该如何做林遵的工作呢?突然张爱萍想到了刘伯承,他德高望重可以听听他的意见。
张爱萍与刘伯承说完事情的原委后,便一起来找林遵,希望能与他一同建设好海军。但林遵的态度丝毫未改,明确说:“陆军不能接管海军,解放军的文化水平不足以来建设海军。”刘伯承反驳道:“学习总得有个过程嘛,解放军文化低,但是可以学习呀,有你们这些优秀的老师,还怕不会吗?”
林遵听完刘伯承的话有些尴尬,回去的时候刘伯承对张爱萍说:“他难道想当海军司令?”张爱萍很大气的表示:“若他想当,我让给他就好了。”刘伯承生气的表示:“不行,那样还叫人民海军吗?”
海军的建设迫在眉睫,张爱萍想不出解决之法,只得找到陈毅,申请看能不能与毛主席谈一谈海军的问题。
毛主席以德服人,张爱萍巧施妙计
毛主席一直很关心海军的建设问题,得知张爱萍的请求后,当即决定与林遵等人见一面。
1948年,林遵前来中南海与毛主席见面,毛主席一上来就握住林遵的手说:“久闻大名,今日终于见到你了,昔日你的叔祖虎门销烟,令人佩服,如今你为了民族,率部起义,同样是英勇之举呀。”
林遵听到毛主席这番话,心中激动万分,毛主席认可他们,他们越发觉得起义是一件正确的事情。不过他们以前是国民党,现在会不会遭到清算呢?毛主席明白他心中的顾虑,并不忌讳,直接问他们:“你们都是国民党的吧?”
林遵等人心中咯噔一声,不知道怎么解释,没想到毛主席说:“我也参加过国民党,昔日国共无间时,我也参加过国民党,但是后来蒋介石叛变革命,大家这才渐行渐远。”
大家听到毛主席这么说,顿时放下心来,感觉与毛主席的关系更近了一步。随后毛主席便直接点名主题,聊起了华东海军筹建的事宜。
毛主席提出林遵可以担任华东海军的第一副司令,协助张爱萍建立华东海军,林遵也同意了。
其实林遵也不是非要跟张爱萍争司令员的位置,只是培养一个海军技术人员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当初桂永清强行接任海军时,闹出过重大事故,林遵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事件发生。而且他们刚刚加入解放军,他担心部队被拆散后,自己会被撂倒一边。
此次与毛主席聊了两个多小时的,林遵与张爱萍前嫌尽释,联手共建海军。
对解放军文化程度较低的事儿,张爱萍提出来了一个好办法:可以先放下理论,训练一批掌握方法的海军。
海军不需要完全精通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只要知道自己的岗位上需要做什么就可以了。
此外张爱萍还在《大公报》上贴出告示,寻找昔日的海军将士们,无论之前的官职高低,现在都可以得到重用。此方法非常有效,短短几个月就招了上千名人才。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在1949年的开国大典阅兵仪式上才有了人民海军方队。
结语
林遵的起义,对我军的海军事业有重大的影响,从他的坚持和改变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爱国的、有担当的人,我们也要学习他的这份爱国之心,继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正是因为有毛主席的高瞻远瞩及张爱萍等人的爱岗敬业,才能让中国的海军、陆军、空军事业得以蓬勃发展,让中国在国际舞台更加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