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俄乌战争:局势升级与全球性风险加剧

时间:2025-10-05 19:26:30 来源:米师傅安装 作者:米师傅安装



自2022年2月爆发以来,俄乌战争已持续三年有余。这场原本被视为常规地面冲突的战争,如今却演变为涉及核电站、能源管道及大坝等关键基础设施的全面对抗,其破坏程度与影响范围远超外界想象。

截至2025年,俄罗斯军队仍在乌克兰东部地区,如顿涅茨克和哈尔科夫,缓慢推进,占领土地逐渐增加,但代价高昂。联合国数据显示,仅2025年上半年,俄罗斯无人机袭击就导致乌克兰平民伤亡激增40%。

俄罗斯军队伤亡同样惨重。据分析,至2025年夏天,俄军可能已损失100万士兵,其中25万人阵亡,70万人受伤。乌克兰方面,士兵伤亡估计达40万,平民死亡人数至2025年7月已超过1.38万。



战争初期,双方主要使用坦克和大炮进行对抗。然而,随着战事升级,双方开始瞄准能够造成大面积破坏的目标。扎波罗热核电站便是典型案例。这座乌克兰最大的核电厂,容量达6000兆瓦,曾为全国20%的电力供应提供保障。自2022年3月起,俄罗斯便控制了该核电站,但袭击从未停止。

2025年9月23日,扎波罗热核电站再次遭遇袭击,导致第十次停电。俄罗斯的攻击切断了唯一的输电线,核电站只能依靠柴油发电机维持运行。每次停电都使核燃料冷却系统面临风险,一旦发生事故,辐射泄漏将波及整个欧洲。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虽持续派员监视,但只能发出警告,称情况日益恶化。

早在2025年8月24日,俄罗斯便指责乌克兰使用无人机袭击核电站变压器,引发火灾。虽然未造成人员死亡,但辅助设备受损。9月16日,附近再次发生炮击,爆炸声清晰可闻。IAEA报告称,这使核安全面临实质性变化。

俄罗斯与乌克兰互相指责,均否认自身责任。然而,事实是,这座本应发电的核电站已成为战场的一部分,随时可能成为定时炸弹。



扎波罗热核电站并非唯一受战争影响的核设施。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同样卷入其中。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事故曾影响上百万人,如今虽已停运,但核废料仍需不断冷却。

战争初期,俄罗斯便占领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2025年2月14日,俄罗斯无人机携带高爆弹头击中电站,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公开指责此为故意行为。虽然辐射水平未现异常,但此事再次引发国际社会担忧。

2025年3月,乌克兰防空单位报告称,无人机炸穿了切尔诺贝利的钢壳防护层,该层本用于防辐射,如今却被打穿并起火。俄罗斯予以否认,但事实摆在眼前,战争再次撕开了这道老伤疤。

IAEA自2023年起便在乌克兰所有核电站派驻人员。至2025年,他们报告称俄罗斯计划让罗斯原子公司长期运营扎波罗热核电站,但工作人员遭受虐待的报告不断,至少19人在2025年8月前遭受折磨。这已非常规战争,而是在玩火,随时可能酿成比切尔诺贝利更严重的灾难。



2022年9月26日,北溪一号和二号管道在波罗的海海底被炸,天然气泄漏数日,海面冒泡。这两条管道是俄罗斯向德国输气的关键通道,爆炸导致欧洲能源市场混乱,价格飞涨,工厂减产。调查历时多年,至2025年终于取得进展。

德国调查人员确认所有嫌疑人为一个乌克兰小组,包括船长、爆破专家和潜水员,他们使用定时炸弹实施破坏。2025年8月21日,意大利警方逮捕了协调人谢尔盖·K,他在里米尼落网。德国发出逮捕令,追捕另外六名乌克兰人,包括潜水员瓦列里。瑞典和丹麦的调查虽已结束,但未指名道姓。

俄罗斯失去了出口通道,原本可用于要挟欧洲的筹码不复存在。乌克兰则有动机破坏管道,以阻止俄罗斯获利。然而,面对战争压力,乌克兰是否具备实施此类破坏的能力曾受质疑。联合国安理会于2025年8月26日开会讨论,德国称谢尔盖·K为附炸弹者之一,但俄罗斯称这是西方阴谋。

总之,此次爆炸非使用常规武器,而是针对能源基础设施的破坏,切断了欧洲与俄罗斯的联系,战争已扩展至经济领域。



卡霍夫卡大坝的破坏同样是战争升级的标志。2023年6月6日,大坝被炸塌,水库水涌出,淹没下游620平方公里,影响10多万人。俄罗斯与乌克兰互相推责,但后果至2025年仍严重。研究显示,大坝崩塌导致河流和黑海污染,重金属和污染物扩散,环境影响堪比切尔诺贝利。

2025年3月13日,科学报告称洪水冲走了大量沉积物,其中含有重金属,污染了淡水和海洋生态。水质下降,鱼类和鸟类减少,农田因土壤中有毒物质而无法耕种。生物多样性也遭殃,2025年2月的论文称下游洪水毁了栖息地,很多物种灭绝风险增加。

水库干涸后,虽然部分地区开始恢复自然生态,但整体仍是灾难。洪水还扩散了地雷,清理队伍至今仍在忙碌。扎波罗热核电站的供水也中断,工程师需临时寻找办法确保冷却水够用。这座本应供水和发电的大坝,如今已成为战争武器,破坏了长期环境和民生。

平民伤亡是战争最惨痛的部分,2025年情况更糟。联合国人权监测团报告,2025年7月有286名平民死亡,1388人受伤,这是自2022年5月以来的最高月记录,比6月更高。8月情况同样严峻,72%的伤亡发生在前线附近,主要在顿涅茨克和哈尔科夫。

俄罗斯的远程武器和无人机是平民伤亡的主因,袭击了城市和基础设施。至2025年7月,乌克兰平民死亡人数已超过1.38万,伤者更多。俄罗斯边境城市如别尔哥罗德也遭炮击,2025年有报告称乌克兰部队袭击导致平民死伤。联合国谴责这些非人道行为,但无法阻止。

集束弹药的使用同样广泛,至2025年已造成乌克兰1200多名平民死伤。俄罗斯军队使用这种弹药袭击火车站和市场,乌克兰也进行反击。战争让普通人付出巨大代价,经济衰退,难民四处奔波。



这些事件叠加,战争的方向确实令人不敢想象。俄罗斯于2024年11月修改了核威慑政策,允许在盟友受常规攻击时使用核武器,普京签署了法令,至2025年仍在警告西方。国际社会担忧核设施安全,IAEA反复呼吁停手,但冲突仍在继续。

俄罗斯在哈尔科夫和顿涅茨克推进,但需要数年时间,乌克兰的堡垒带难以攻克。俄罗斯的混合战也在升级,2025年的扎帕德演习测试北约反应,散布恐惧。欧洲能源短缺自北溪爆炸便开始,至今未恢复,甲烷排放增加,气候变化加剧。卡霍夫卡的污染是长期问题,河流生态需数年修复。



俄罗斯军队的穷兵黩武与乌克兰的顽强抵抗,加上西方的援助,使事态愈发严重。

俄罗斯经济受制裁影响,军队招兵难,至2025年仍在抓人当兵。乌克兰基础设施被毁,重建需巨额资金。联合国开会谴责,但无力制止,如同两个打红眼的家伙,谁也不听劝。

如果不谈和,核风险将更高,环境破坏将更深。俄罗斯可能继续推进,但伤亡将堆积;乌克兰需靠援助撑着,但平民苦日子长。希望国际压力能起作用,让双方坐下来谈,否则这方向真是不敢想,会祸及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