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问题不应定义中菲关系”——当菲律宾总统马科斯面对辞任的中国驻菲大使黄溪连时,终于说出了这句中方一贯主张的观点。这一表态,不仅标志着菲律宾对华政策的微妙调整,更折射出其内外交困下的现实考量。
就在几周前,菲律宾船只还在黄岩岛附近与中国海警发生摩擦,马科斯政府甚至允许美军在菲部署中程导弹系统,并频繁与美日举行联合军演,试图通过“狐假虎威”的方式在南海问题上谋取利益。然而,这种激进的外交策略并未带来预期的效果,反而让菲律宾陷入了更加被动的境地。
9月25日,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黄溪连辞行拜会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这场会谈中,马科斯不仅亲自迎接,更明确表示“南海问题不应成为中菲关系的全部”,并重申“菲律宾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值得注意的是,马科斯夫妇亲自到场送行,菲律宾副总统莎拉也通过视频方式祝贺,菲方一众高官出席,规模十分庞大。这一举动在外交领域被解读为马科斯向中方释放的缓和信号。
马科斯的态度转变并非偶然,而是菲律宾内外交困下的必然选择。在国内,反腐败抗议活动已席卷20多个城市,马科斯的表弟也卷入其中,军队已经出动。马科斯曾一度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了四天,没有官方声明解释原因。当他重新露面时,选择的第一个公开活动就是与中国大使的告别会晤,这无疑是在向外界传递某种信号。
经济方面,菲律宾同样面临巨大压力。2025年第一季度,外资流入暴跌82%,其中中资占比从过去的50%锐减至10.3%。香蕉出口对华几乎腰斩,通货膨胀率创下15年新高。这些经济恶讯,几乎动摇了马科斯的执政根基。中菲经济联系的紧密度,决定了马科斯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数据显示,中菲贸易额高达716亿美元,远远超过美菲235亿美元的规模。中国是菲律宾第三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在2024年达到5094亿元人民币。菲律宾电子产业70%的原料依赖中国进口,若彻底失去中国市场,半导体出口将损失超过447亿元人民币,镍矿也将损失100亿元。这些数据不仅是数字,更是民生命脉、就业来源。中国游客和劳工对菲律宾旅游业与就业市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若双边关系持续紧张,这些经济支柱也将面临塌方风险。
马科斯上台后,菲律宾外交政策急剧转向,全面倒向美国。除了在南海的挑衅,菲律宾还允许美军部署中程导弹系统,并在台海问题上公然与台当局开展“官方往来”,甚至宣称“台海有事将介入”,无视中国的红线。然而,菲律宾的“狐假虎威”把戏早被外界看穿了。美国和日本对菲律宾的支持,不过是为了维护自身战略利益。美国已明确表示无意卷入菲律宾与中国的潜在武装冲突。而日本提供的枪炮舰船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菲律宾的军事力量水准,反而引起地区其他国家的不安与抵制。
马科斯政府期望美日及其他域外大国的支持能“吓阻”中国、借势扩张在南海的非法得利,但它显然错判了形势、低估了中国的决心和意志。如今,随着马科斯态度的转变,中菲关系或许将迎来新的转机,但这一切仍需双方共同努力,以理性、务实的态度处理分歧,推动双边关系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