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若论哪个民族最能展现吃苦耐劳、加班拼搏、早起少休的特质,中国人无疑首屈一指。外国人常感惊讶:中国人何以能日复一日地沉浸于工作赚钱,而对休闲与享受似乎兴趣寥寥?
凌晨五点的菜市场,早已人头攒动;流水线上的工人,从早到晚重复着相同的动作;灯火通明的写字楼里,员工们埋头苦干……这一幕幕,共同勾勒出一幅“中国式勤劳”的画卷。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尽管如此努力,许多人却并未收获与之相称的财富。
“勤劳致富”,这句从小耳熟能详的格言,曾是父母那一代人改善生活的信条。他们通过多劳多得、熬夜加班、节衣缩食,确实过上了比过去更为宽裕的日子。但在当今的中国,这一公式似乎已逐渐失效。
为何如此?因为财富的游戏规则已悄然改变。
在过去的“增量时代”,只要比别人多付出一些、多忍受一些,生活便能明显改善。然而,如今我们已步入“存量社会”,蛋糕的大小基本固定,而竞争者却日益增多。
此时,你多干一点,可能只是从他人手中夺取一份,而非创造新的机会。“竭尽全力却只能维持生计”已成为不争的现实。
努力不再成为决定性因素,许多人因此感到越努力越无力。

被“低效勤劳”所困的亿万民众,正是结构性问题的核心所在。
中国人确实勤劳,但许多人的“勤劳”实则是一种被动、高耗能的劳作。以外卖小哥为例,他们一天送数十单,风雨无阻,月收入七八千。然而,这种勤劳是靠体力换时间,是一种低效率、高消耗的循环。
换句话说,中国人普遍勤劳,但太多人被困在了“低附加值”的岗位上。你越努力,只是证明自己能在这种体系下坚持更久,而非跳出困境。
当社会提供的岗位越来越多地倾向于“出卖时间”而非“出卖价值”时,这一问题将愈发严重。
这一问题的根源,与之前的房地产过热等结构性畸形密切相关。当时,财富与劳动之间的关系已逐渐疏远,只不过被房产热所掩盖。
80后、90后们可以非常努力地工作,却难以在一线城市买下一间厕所;而有人仅凭家庭固有的房产,资产便已翻了好几番。
房子已成为中国人财富的最大分水岭,房地产绑架了中国的大部分财富分配结构。早几年买房的人,即使不用太努力,也能享受到房价上涨的“红利”;而没赶上的年轻人,即使再努力,也永远追不上房价的脚步。
如今房价下跌又如何?买得起吗?结构性问题不解决,房价下跌也并不能为年轻人带来更好的出路。
因为房价下跌的同时,伴随的是失业和高附加值工作的进一步减少,甚至名校生都开始抢一些本来很普通的工作。

其实,还有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在于文化层面。
中国人的财富观,曾经过于强调“靠劳动改变命运”,而忽视了财富管理和价值提升。
也正是这种文化,导致了从整个社会到企业的无效内卷,但大家都把这种不正常内卷当作正常,价值观已经彻底失衡。
勤劳是一种“美德”,但不等于“红利”,更不能当作一种依赖。通行全球的致富密码根本就不是勤劳,而是创造更多的价值,这才是真正走向富裕发达的道路。
互联网行业风口正盛的时候,一个工程师可以年薪百万;而同一时期,一个教师、一名工地搬砖工,工资可能十年不涨。他们或许更努力,但他们不在“风口”。
“风口”是什么?是时代的红利,是资本流向的焦点,是政策支持的领域。谁站在风口上,谁的勤劳才有乘法效应;而其他人的勤劳,只是被时间慢慢消磨掉。
但只靠“风口”作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是不够的。必须要更均衡地产生更多高价值的行业、更规范地执行劳动法,才能形成不依赖于短暂“风口”的高价值工作。
除了以上这些因素,社会结构也让“努力”变得更沉重。
中国的社会结构在某些层面强化了“穷人更努力,富人更轻松”的悖论。
比如体制内外的养老双轨制,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烟草等“金饭碗”的存在,造成一些“注定要卷”的先天因素。
也正是这种不安全感,让普通家庭的孩子从小就要靠补习班、靠死磕成绩来“改变命运”;而富裕家庭的孩子早早接触素质教育、海外资源,赢在起跑线之外。
社会的上升通道随之变得越来越窄,学历贬值不断加剧。十年前你可能靠高考翻身,但现在,即便考上985,毕业后也未必找得到满意的工作。
努力仍然重要,但“努力导致成功”的概率大不如前。而当大部分人都发现自己的努力越来越难带来改变的时候,“勤劳”的光环,也逐渐被现实磨暗了。
必须要让社会更公正,才能保证创造价值的机会更均等;只有努力的人得到回报,才会给整个社会形成良性的驱动力。

那中国人该怎么办?继续“卷”吗?当然不是。
现在为了打破经济的结构性困局,中国社会需要的不是人们更努力,而是更聪明。
或者说——更聪明地努力。努力是基础,但你得站对位置、踩对节奏、用对方法。
要学会跳出“勤劳陷阱”。不再只想着多干活,而是思考:这个努力有没有积累性?能不能构建价值链?有没有可能复制、放大、变成系统?能不能依靠规则和制度让它更持续?
勤劳是美德,但不该是唯一的出路——这才是应当注重的价值观重塑。
中国人从来不缺努力精神,但不能再用“苦干”来替代“巧干”,也不能再用“勤劳”去麻醉对不公平结构的忍耐。
有时候,“勤劳”只是一种让底层麻醉的借口。
当中国人真正理解财富的本质来自于高价值的社会、讲规则的社会、公正平等的社会,才能走出“越努力越贫穷”的怪圈,迎来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