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多地教师编制锁死与转岗分流:铁饭碗时代终结?

时间:2025-10-06 11:37:20 来源:巢客HOME 作者:巢客HOME

转岗分流政策来袭,教师群体面临猝不及防的变革!

近日,《中国机构编制》杂志刊登的湖北鄂州教育领域编制经验做法,引发了教育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该市为防止因生源阶段性变化引发编制无序增长,直接提前锁死了中小学教师编制总量,这一举措无疑给教师群体带来了巨大震动。



不只鄂州,今年5月,江西万年县和进贤县也宣布2025年会暂停招聘英语老师和其他教师岗位,多地教师编制收紧的趋势愈发明显。根据《财新》的统计,仅今年8月,江西就有5个市县发布了教师选调通知,涉及658名老师;湖南4个县区也调整了689个教师岗位。湖北、安徽等地也在做类似安排,教师编制的“锁死”与收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甚至有的地方开始强化教师考核,尝试建立“教师退出机制”。这意味着,不能胜任的老师可能面临转岗、待岗培训,甚至被解聘的命运。过去,教师编制被视为最为稳定的铁饭碗之一,如今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01 教师铁饭碗为何开始“缩水”?

教师之所以成为最大的铁饭碗,是因为过去学生多、需求大。然而,随着新生儿数量的急剧下降,这一局面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新生儿数量从2017年的1756万降到了2023年的902万,几乎少了一半。过去10多年来,小学招生人数也从1800多万人缩减到1616万人,这还只是开始。



有研究预测,从2025年起,每年学生数量会减少一两百万;到2028-2035年,每年可能要减少三四百万。预计到2035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总数将比2020年减少约3000万人。学生数量的减少,必然导致学校和老师需求的下降。2021-2023年,全国幼儿园减少了2万多所,小学减少了1万多所,这一趋势仍在持续。

据有关研究机构测算,到2035年,全国小学教师可能过剩150万,初中教师过剩37万。换言之,仅义务教育阶段就有近200万教师过剩。面对这一严峻形势,福建、山西、山东等十多个省份已经在推动“县管校聘”“教师轮岗”等政策,让教师资源流动起来,以适应新的教育格局。



.01 转岗分流全面启动,教师何去何从?

其实,这波“教师分流”早有苗头。今年初,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就提出,要超前谋划教师资源配置。3月份,教育部也强调,要充分认识学龄人口波动变化和新型城镇化推进对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新挑战,强化教师管理改革和资源优化配置。

面对生源减少的现实,各地只能少招新人,同时对现有老师进行转岗分流。具体方式包括:调整所教的学科或年级,比如从小学调到初中;乡村教师调到城区缺老师的学校;选调到教育系统之外的其他事业单位。



然而,很多老师在面对这些选择时显得犹豫不决,甚至出现了一些“怪现象”。比如,江西某县公布的“农村小学选调农村初中拟录取名单”中,部分考生总分在10分以下,却能录取为农村初中教师。这主要是因为有些老师不想被调去偏远学校,只好“消极考试”,结果就出现了30分以下甚至10分以下的异常分数。

老师不愿调动也能理解,只是现实情况并不等人。有些地方选调老师还有年龄限制,比如不超过35岁,这让很多老师压力更大。这也反映出,教师编制调整的步伐正在加快。



而且,如果选调、分流都没成功,一些老师可能就要面对“退出安排”了。比如今年3月,贵州省长顺县教育局公告了《长顺县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暂行办法》。其中就列出了六种退出方式,包括待岗、转岗、降级、解除专业技术岗位、辞职和辞退。

待岗是指考核不合格的教师不安排教学工作,由县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待岗培训或跟岗学习;转岗是指从教学岗位转岗至“教辅、后勤等非教学岗位”,或调出教育系统到其它事业单位;降级则是因为违规或师德问题被降级;解除专业技术岗位是指学校与教师解除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聘用合同,只保留人事关系;辞职是老师自己申请离职;辞退则是因为严重违纪或连续考核不合格被解聘。



200万的过剩教师,是近10年来中国的教师人数增长脱离人口结构变化趋势“疯长”的结果。随着人口结构和教育形势的巨变,编制收缩将是大概率事件。这也预示着,没有一成不变的铁饭碗!因此,我们劝大家:不要沉浸于铁饭碗的安稳,随时保留离开体制的能力,才更明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