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欧盟强制2027年手机可换电池:玻璃后盖与厂商博弈何解?

时间:2025-10-07 17:26:18 来源:视觉攻城狮 作者:视觉攻城狮

欧盟电池新规掀风暴:手机厂商的“遮羞布”被彻底撕开!当环保与用户体验的双重诉求碰撞精密工业设计,一场关于手机未来形态的博弈已然拉开帷幕。

欧盟近日正式宣布:自2027年起,所有在欧盟市场销售的手机必须配备用户可自行更换的电池。这项被消费者称为“复古回归”的政策,实则直指科技行业长期存在的“计划报废”潜规则。调查显示,76%的欧盟用户支持可换电池设计,认为其能有效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电子垃圾产生。

然而,新规立即引发技术层面的激烈讨论。当前主流手机采用玻璃/陶瓷后盖与不可拆卸电池结构,厂商宣称这是为了实现IP68防水、无线充电等高端功能。但消费者质疑:所谓“技术必要”是否只是维持高换机率的商业策略?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品牌可能通过软件限制(如降频、停止系统更新)变相迫使用户提前换机,这种“软性报废”手段或比物理封锁更隐蔽。

行业观察:欧盟新规的三大冲击波

1. 设计革命:玻璃后盖与可拆卸结构的矛盾亟待解决。某国产厂商工程师透露,模块化设计可能使机身增厚1.2-1.5mm,但可通过分层架构优化空间利用。

2. 成本博弈:可换电池需增加电池仓锁扣、防水密封圈等部件,单台成本预计上升8-12欧元。分析机构预测,部分品牌可能借此提高欧盟版机型售价。

3. 监管连锁:中国工信部已启动相关调研,业内人士称“中国跟进只是时间问题”。深圳华强北商家则开始储备通用型电池模组,准备迎接模块化配件市场爆发。

网友神评:这场博弈没有赢家?

“当年诺基亚能摔能换电池,现在旗舰机戴套都怕碎。厂商把‘易碎’当卖点,欧盟这是要倒逼行业回归理性!”——@数码极客张

“最可怕的不是玻璃后盖,而是厂商可能给可换电池机型‘特供’阉割版芯片,这比物理封锁更恶心。”——@硬件观察员

“华强北表示:只要标准统一,三天就能做出兼容所有机型的第三方电池模组。”——@山寨之王

深度分析:消费者主权觉醒倒逼行业变革

这场博弈的本质,是用户对“被计划报废”的反抗。当手机平均换机周期从2年延长至3.5年,厂商通过软件更新限制、电池衰减等手段维持利润的空间正在缩小。欧盟新规不仅要求物理可更换,更隐含对“软件寿命”的监管暗示——未来可能强制厂商提供长达5年的系统更新支持。

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这或许意味着等待多年的转机。当全球最大手机市场与最大制造基地产生政策联动,模块化设计可能催生新的产业标准。而那些真正以用户为中心的品牌,或将在这场变革中赢得口碑与市场的双重红利。

结语:可换电池回归不仅是技术路径选择,更是消费主权对商业霸权的胜利宣言。当玻璃的精致遇上实用的刚需,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像Fairphone那样的伦理科技产品——毕竟,消费者不该为厂商的“伪创新”买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