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德国《图片报》爆出一则引人瞩目的消息,前总理默克尔在接受匈牙利媒体采访时,发表了一系列令人匪夷所思的言论,瞬间在国际舆论场引发轩然大波。
默克尔在采访中透露,早在2021年,她就曾积极提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直接对话,试图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当时日益紧张的局势。然而,这一提议却遭到了包括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在内的一些欧盟国家的坚决拒绝。屋漏偏逢连夜雨,随后新冠疫情的爆发,使得各国领导人之间的直接对话变得困难重重,分歧未能及时解决,最终在默克尔看来,成为了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默克尔这种将俄乌战争爆发归咎于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以及新冠疫情导致沟通不畅的观点,着实让人感到不可思议。毕竟,国际关系的复杂程度远非单一因素所能决定,将如此重大的战争责任简单归结,难免引发诸多质疑。
从默克尔的访谈内容深入分析,不难发现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的野心似乎与一些欧洲领导人的态度存在某种关联。默克尔还提及她曾推动签署的两份《明斯克协议》,在她看来,这两份协议为乌克兰在2015年至2021年间带来了短暂的平静,也为乌克兰提供了“积聚力量”和“成为一个不同国家”的机会。
但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简单。事实上,从2014年到2022年,乌东地区一直战火不断,冲突从未真正停止。默克尔这种忽视长期战斗现实,吹嘘自己带来和平的说法,显然有失偏颇。而且,在2015年第二份《明斯克协议》签署后,俄罗斯在当地的渗透和打击行动反而愈发频繁和激烈。在2015年至2021年间,俄罗斯不断增强自身力量,最终于2022年发动了全面战争。从这个角度看,默克尔的做法似乎并未给欧洲带来真正的和平,反而间接给了俄罗斯时间,让欧洲陷入一种和平的“幻想”之中,放松了军备,才导致了如今这般严峻的局面。
默克尔还表示,一些媒体认为她在2008年北约峰会上阻碍乌克兰加入北约,从而将她视为乌克兰战争的“替罪羊”,她认为这种看法极不公平。然而,从默克尔的种种言论和逻辑中,我们很难清晰看出她在欧洲复杂局势中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以及俄罗斯为何信心十足地选择在2022年全面攻击乌克兰。
俄罗斯在战争初期显然有着自己的战略误判。俄罗斯坚信只要发动攻击,乌克兰会在短短3天内彻底崩溃,欧洲不会有国家出手援助,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要么选择逃亡,要么就会被俘。但现实却给了俄罗斯沉重的一击。
战争开始之初,美国、欧洲等国家大多持观望态度,没有任何国家愿意立即援助乌克兰。除了时任英国首相约翰逊答应提供援助外,其他国家都按兵不动。而且,援助物资即便承诺了,抵达乌克兰也是一周之后的事情。在这一周内,多国领导人甚至建议泽连斯基流亡,以避免不必要的牺牲。但泽连斯基展现出了坚定的领导力和爱国情怀,坚决拒绝了流亡的建议,甚至一度准备与即将冲进总统府的俄军决一死战,绝不轻易逃亡。
俄罗斯媒体为了扰乱乌克兰军心民心,开启疯狂宣传模式,声称泽连斯基已经跑路,他在公众面前的讲话是预先录制的绿幕视频,乌克兰已经亡国等等。但乌克兰人与俄罗斯人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特质,他们的血性中从未有过逃跑二字。泽连斯基一边向各国不断求援,一边通过每日晚间讲话等方式鼓励乌克兰人民坚守下去。
正所谓“天助自助者”,想要获得外人的帮助,首先自己要争气。正是泽连斯基带领乌克兰人民坚持抵抗,国际社会的援助也从最初的简单武器、头盔等,逐渐发展到如今的各种重型武器。乌克兰更是开创了无人机战争的新时代,在军事技术和战术运用上逐渐超越了俄罗斯,让俄罗斯有些跟不上节奏。
俄罗斯领导人至今都没搞明白,原本稳操胜券的全面攻击为何会失败,原本一片大好的形势为何会打成如今这般局面。欧洲也从最初的观望态度转变为全面备战,三年七个月过去,俄罗斯连最初设定的最低目标都未能完成。
俄罗斯当初之所以如此有信心发动战争,显然是得到了一些欧洲领导人的支持和采取绥靖政策,甚至欧洲一度准备放弃乌克兰。但泽连斯基的坚定抵抗改变了这一切,当欧洲意识到不能成为“第二个乌克兰”时,意味着俄罗斯在这场战争中必须面临失败的结局。
如今的俄乌战争,已经不再简简单单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军事冲突,而是不同政治、经济和军事体系之间的激烈较量。这场战争势必会以一方彻底击败另一方而结束,任何形式的谈判都只是战争进程中的短暂暂停,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俄罗斯在战争中表现出了不肯停火的强硬态度,而且似乎根本停不下来。在俄罗斯看来,这场战争要么取得胜利,要么面临失败,没有第三条路可走。如今,俄罗斯面对的不再是战争初期那个相对弱小的乌克兰,而是一个能够进行对等攻击、越打越强的对手。
俄罗斯本土在战争中也遭受了多次攻击,乌克兰的报复行动毫不手软。俄罗斯怎么轰炸乌克兰,乌克兰就以同样的方式回击俄罗斯。乌克兰的远程武器让俄罗斯吃尽了苦头,在战场上逐渐陷入被动。
乌克兰每天都在对俄罗斯的炼油厂、油库、油气管道、泵站、码头等重要能源设施进行轰炸,其目的就是要将俄罗斯最赚钱的能源经济彻底摧毁。而俄罗斯面对乌克兰的这些攻击,显得有些无力应对。目前,俄罗斯已经损失了40% - 45%的炼油产能,国内燃料短缺问题日益严重。这不仅影响了民众的日常生活,也对经济和前线的军事行动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俄罗斯从一个石油和石油产品出口大国,逐渐变成了汽油进口国,预算赤字再度增加。前线部队甚至出现了骑马冲锋的尴尬场景,可见俄罗斯在战争中的困境远不止于此。
10月6日晚间,乌克兰无人机创造了一项惊人的纪录,它们奔袭超过2000公里,对俄罗斯秋明州安蒂皮诺炼油厂发动了袭击。当地居民称,有三架无人机参与了此次袭击,并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消防车飞驰前往救援的视频。安蒂皮诺炼油厂的损失情况目前还有待进一步确认,但乌克兰无人机此次长途奔袭,无疑向俄罗斯表明,其本土没有一处是绝对安全的,能源经济在未来将面临被彻底摧毁的风险。
不仅如此,乌克兰还改变了作战策略,开始对俄罗斯的发电厂等重要基础设施进行打击,以此回应俄罗斯之前的袭击行动。此前,乌军就曾使用海马斯火炮对别尔哥罗德的几个发电厂发动过袭击。
10月6日凌晨,乌军再次出手,使用海王星导弹对布良斯克的克林齐发电厂、别尔哥罗德的卢赫发电厂发动了袭击,导致这两个州出现了大面积停电的情况,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10月6日晚间,泽连斯基在与荷兰首相迪克·舒夫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表了强硬讲话。他表示,俄罗斯人必须了解停电所带来的代价,这才是公平的。泽连斯基强调:“俄罗斯人不了解所有这些停电的代价,也不了解乌克兰人民在这场战争中经历和承受的一切苦难。这甚至不是他们道德的问题——他们缺乏道德——而是他们身体感知的问题。乌克兰没有杀害平民,但他们必须明白这其中的代价。”目前,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库尔斯克等地的电力供应仍未恢复,乌克兰情报部门称俄罗斯无力应对日益严重的电力短缺问题。从现在开始,不止炼油厂、油库、油气管道、泵站、码头,发电厂、变电站等也将成为乌克兰的打击目标,俄罗斯如何袭击乌克兰,乌克兰就会让俄罗斯感受到同等的痛苦。
而俄罗斯在这场战争中最担心的一个问题,就是美国态度的转变,尤其是美国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战斧巡航导弹作为一种先进的远程精确打击武器,具有强大的威慑力和破坏力。一旦乌克兰获得这种武器,将对俄罗斯的军事战略和战场局势产生重大影响。
10月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接受采访时发出了严厉警告,他称美国向乌克兰转让战斧导弹将“破坏与华盛顿的关系”,损害两国之间“正在出现的积极趋势”。俄罗斯之所以如此担心,并非真的害怕一枚或者几枚战斧导弹,而是担心美国考虑提供、哪怕提供1枚战斧导弹,都代表着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将发生重大转变,这将加速俄罗斯在战争中的失败进程。
10月6日晚间,当记者在白宫问到战斧导弹相关问题时,特朗普表示,他已就向乌克兰交付战斧巡航导弹做出了决定。但他同时表示,希望首先明确这些导弹的使用方式和发射地点,以及打击目标是什么。随后,特朗普又强调战争本不该发生,还特别表示:“我会问几个问题,但我并不想让事态升级。”
然而,特朗普的表态实际上模棱两可,并没有明确表示已经决定向乌克兰转移战斧导弹,更像是在继续拖延时间。Axios报道称,消息人士表示,特朗普政府对美国能否控制乌克兰使用这些导弹的能力表示担忧。而乌克兰方面也表示,他们尚不清楚特朗普做出了哪些具体决定。
从实际情况来看,战斧导弹并没有真正转移。即使欧洲愿意出资,美国也未必会将战斧导弹转让给乌克兰。而且,发射战斧导弹需要相应的系统支持,很难集成到F - 16战斗机上,乌克兰也没有驱逐舰进行海上发射。如果要解决陆基发射问题,技术上也并不容易。因此,特朗普目前还没有决定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导弹,以后是否会提供,只能让时间来给出答案。
虽然单一武器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战争的整体趋势,但俄罗斯担心的是一旦美国真的提供哪怕1枚战斧导弹,且允许乌克兰远程打击俄罗斯本土目标,就代表着美国彻底站在了乌克兰一边,俄罗斯的失败将会加速到来。乌克兰的国产武器都已经让俄罗斯感到十分痛苦,如果美欧将更多先进武器拿出来提供给乌克兰,俄罗斯在这场战争中的机会将会更加渺茫。
综合各方面因素来看,俄乌战争的结局似乎不会有任何意外,俄罗斯不仅输掉了现在,也输掉了未来,只是具体到来时间还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