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节假日值班:别让形式主义压垮基层工作者

时间:2025-10-08 04:24:40 来源:史行途 作者:史行途

正值国庆中秋8天长假,或许不少基层工作者正是在单位值班室中,刷到了这篇文章。节假日值班,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今天我们不妨再深入聊聊,因为它正成为基层工作者深恶痛绝的形式主义负担。

节假日值班的初衷,无疑是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然而,除了应急、公安等少数必须24小时在岗的部门外,大多数单位其实并没有值班的必要。所谓的“值班值守”,在很多情况下已经变了味。



在通讯如此发达的今天,电话、微信、钉钉等工具分分钟就能解决问题,哪还需要人守在单位接电话、传文件呢?很多时候,值班的实际作用不过是为了让领导安心——万一出了事,下面有人顶着,责任好推卸。辛辛苦苦到单位值一天班,干的却是“签到、拍照、打卡”的形式活儿,忙碌的不是真正的工作,而是“证明今天我在岗”。

值班变味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某些领导的“甩锅”心理。出了问题,领导怕担责,于是把值班当成挡箭牌。安排人值班,等于把责任下放,出了事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已经安排了人值班”。至于值班有没有实际作用,领导根本不关心。

更过分的是,某些单位领导为了“安全起见”,要求节假日每天安排两人值班。结果因为单位人少,整个假期下来,有些人要值班2-3次。对基层工作人员来说,值班不仅是时间成本,还有巨大的心理负担。节假日是难得的休息时间,家人团聚、朋友相约的机会都被值班挤占。更别提还要求“24小时电话畅通”,手机不敢静音,半夜一个无关紧要的通知也能让人心惊胆战。

此外,值班制度还在制造新的不公平。会来事的可以安排在第一天或最后一天值班,胆大的可以溜号,最后老老实实值班的永远是那几个老实人。这种不公平的现象,无疑加剧了基层工作者的不满和抱怨。

要解决节假日值班的形式主义问题,核心在于务实。现代通讯手段完全能满足远程协调、居家办公的需要,没必要让基层干部“守株待兔”。领导也不能把值班当“免责金牌”,出了问题,不能一味向下甩锅。只有真正从基层工作者的角度出发,改革值班制度,才能减轻他们的负担,让他们在节假日能够真正休息。

道理都懂,但对于基层工作者来说,也只能是一边骂骂咧咧,一边打卡签到。希望未来的节假日,他们能够真正摆脱形式主义的束缚,享受到应有的休息和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