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视频平台监管力度不断加强,一批曾依靠流量快速崛起的网红因违法违规、价值观偏差或触碰道德红线而被封杀。按常理,这些劣迹网红本应退出网络舞台,但现实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他们通过转战海外平台,开启了“秽土重生”的吸金之路。
海外平台成为劣迹网红的“避风港”。由于国内监管规则无法直接延伸至海外,这些网红通过开设海外账号,绕过内容审查与限制,重新以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吸引观众。更令人意外的是,部分网红在海外市场的变现效率远超国内。例如,被网友点名的“红绿灯的黄”“铁山靠”“柏公子”等人,在海外直播间迅速聚拢粉丝,重新构建起流量生态。
收益数据令人咋舌。据爆料,某劣迹网红在海外平台开播仅6天,便收获超过20万美元打赏(约合人民币150万元),相当于国内普通人十几年的收入。这一现象引发网友调侃:“老外的钱更好赚,封杀只是换个平台继续捞金的起点。”
然而,劣迹网红出海捞金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问题。首先,国内监管的初衷是净化网络环境,杜绝不良价值观传播,但网红转战海外后,仍可通过互联网影响部分观众,甚至有粉丝跟随迁移至海外平台,导致“封杀”效果大打折扣。其次,海外平台缺乏约束,部分网红为吸引流量,内容更加肆无忌惮,采用猎奇、极端甚至擦边方式,不仅影响海外用户观感,还可能反向输出至国内,形成新的隐患。
对于网友而言,这种现象既讽刺又无奈。讽刺的是,本应退出舞台的劣迹网红,却在海外“繁荣”生长;无奈的是,互联网无国界,彻底阻断其声音几乎不可能。有人感叹:“只要流量在,他们总能找到变现的途径。”
不过,也有理性声音指出,海外捞金实为“饮鸩止渴”。这些网红在国内已失去主流舞台,品牌与正规合作方避而远之,而海外打赏市场虽看似丰厚,却充满不确定性。一旦热度消退,其影响力将迅速下降,最终被市场抛弃。
网红出海捞金现象,是当下互联网环境的缩影。它既提醒监管需加强国际合作,也暴露了“流量至上”的困境:只要有人买单,就有人愿意冒险。但如何让观众不再为劣迹网红买单,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