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上午,安徽合肥未来大科学城传来重大消息: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建设现场,主机首个关键部件——杜瓦底座成功完成落位安装。这一里程碑式的进展,标志着BEST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正式迈入新阶段,部件研制与工程安装工作全面开启“加速度”。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杜瓦底座的顺利落位为后续主机核心部件的进场安装奠定了坚实基础。根据规划,BEST装置将于2027年底全面建成。该装置的稳步推进,不仅将助力我国率先开展前沿聚变科学研究,验证未来聚变堆关键技术,更将推动我国在国际聚变能领域持续保持领先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可控核聚变被誉为能源领域的“终极解决方案”。一旦实现商业化应用,其影响力或将媲美蒸汽机、电气化的诞生,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中航证券分析指出,聚变堆的建设将撬动万亿级蓝海市场,特别是中上游环节的产业化进程正在加速。根据国际聚变工业协会(FIA)的调查,高温超导、第一壁材料、低温系统、热交换器、真空室等材料和零部件被多数企业视为装置的关键部分。而下游总装企业则对氩和氦燃料、燃料循环系统、第一壁材料、特种金属等环节的未来批量化供应表示担忧,这些环节的产业化进程值得重点关注。
国内核聚变链主企业的招标建设,正带动上游材料及中游加工企业共享行业初期高增长的红利。业内人士形象地称这些企业为“行业卖铲人”,他们将率先受益于可控核聚变产业的蓬勃发展。
据财联社主题库显示,以下上市公司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具有显著优势:
英杰电气:作为国内科研院所核聚变重点项目的重要合作伙伴,英杰电气提供包括磁场电源、加热电源、控制系统电源以及辅助系统电源等在内的全方位关键电源配套服务。凭借多年的持续投入和技术积累,其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多个国家级核聚变项目,展现了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厦门钨业:作为国内首家具备核聚变装置用ITER偏滤器钨探针组件研发和生产能力的企业,厦门钨业在大尺寸ITER级钨材料的精密机加工成型方面拥有独特优势。其产品已广泛应用于ITER等国内外聚变项目,为聚变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材料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