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中国暂停澳矿美元订单:必和必拓股价暴跌,人民币结算改写全球铁矿格局

时间:2025-10-09 09:43:49 来源:趣味萌宠的日常 作者:趣味萌宠的日常

“要么用人民币结算,要么失去中国市场。”2025年10月,中国矿产资源集团一纸“暂停采购必和必拓美元计价铁矿石”的指令,如同一颗重磅炸弹投入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正在海上运输的矿船被紧急叫停,新加坡铁矿石期货单日波动超3%,必和必拓伦敦股价暴跌5%,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连夜召开记者会急呼“重启谈判”。这场看似突发的贸易博弈,实则是中国隐忍多年后,对“澳矿垄断、美元结算”旧规则的致命一击。



一、忍无可忍的“输血式贸易”:中国钢企养肥澳洲矿商

过去二十年,全球铁矿石贸易上演着一场荒诞的“剪刀差”剧情:澳大利亚矿企开采一吨铁矿石的成本仅10-20美元,运到中国后却能以130美元的高价出售。而消耗全球70%海运铁矿石的中国钢铁行业,2024年全行业净利润总和仅290亿元,平均每吨钢利润不足30元,还不及澳洲矿企每吨184元利润的零头。

这种“打工式贸易”的根源,在于澳洲的垄断霸权与中国曾经的分散困局。必和必拓、力拓等澳企掌控全球80%以上高品位铁矿脉,而中国数十家钢厂“各自为战”,采购需求分散如一盘散沙,谈判时根本无法形成合力。更憋屈的是结算规则——全球九成以上铁矿石贸易用美元结算,中国每年买矿需先兑换千亿美元,仅汇率波动损失就超百亿,相当于给美国缴纳隐性“铸币税”。

即便2025年国际矿价已下跌19%,澳企仍敢逆势加价15%,将长协价抬至109.5美元/吨,笃定中国“离不开澳矿”。这种底气直到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出手才被击碎:这家2022年成立的“超级买家”,将全国钢厂需求拧成一股绳,首次实战就用“停购订单”给澳企上了一课。

二、中国的破局三板斧:从“被动买单”到“主动定规”

澳企显然算错了中国的准备程度。这场博弈背后,是中国布局多年的“开源、节流、夺权”三重破局策略,每一步都精准戳中垄断要害。

第一板斧:多元供应,斩断单一依赖

中国早已不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几内亚西芒杜铁矿年底即将投产,这座全球最大未开发铁矿年产1.2亿吨,刚好能填补澳洲减少的份额;巴西淡水河谷不仅扩大供货,还把结算中心迁到上海,2025年对华贸易28%用人民币结算;俄罗斯通过跨境铁路运矿量同比翻倍,近半数交易直接用人民币结账。数据显示,澳洲铁矿在中国进口中的占比已从巅峰时的70%跌至58%,2030年有望跌破六成。

第二板斧:集中采购,攥紧谈判拳头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的成立,彻底终结了“各家买各家”的散沙状态。所有钢厂需求先汇总至统一平台,精准核算缺口后再集体谈判,相当于用“整个中国市场”的体量与矿企博弈。此次停购必和必拓订单,正是这一机制的首次实战——必和必拓60%的销量依赖中国,失去这个基本盘,仓库里的铁矿石将无处可去。

第三板斧:人民币定价,改写游戏规则

大连商品交易所的铁矿石期货成交量已达新加坡市场的23倍,“北铁指数”成为全球贸易重要参考,彻底打破了普氏指数的垄断。人民币结算更是突飞猛进:2023年占比仅5%,2025年已飙升至25%,必和必拓被迫将现货交易全改成人民币结算,预计2026年底占比将超40%。对澳企而言,拿到人民币并非无用——既能直接采购中国电动车、5G设备,也能投资港股,形成“资源-人民币-中国商品”的闭环,比攥着波动的美元更稳妥。

三、澳洲的死胡同:抱美国大腿,丢中国市场

面对中国的组合拳,澳洲的应对堪称“战略自杀”。明明依赖中国市场到“命脉级”——2024年澳洲对华出口7.1亿吨铁矿石,赚了1300亿澳元,占其对华贸易的38.2%,出口收入近五分之一来自铁矿——却非要跟着美国趟地缘政治浑水。

为讨好美国,澳洲不仅拒绝人民币结算,还单方面加价15%,甚至参与美国主导的矿产“枷锁”,试图在稀土领域卡中国脖子。可盟友根本靠不住:美国自己的铁矿需求有限,无法承接澳洲的庞大产能;澳洲想找印度、东南亚接盘,却发现这些地方不仅需求不足,还得花几百亿美元新建运输通道,短期根本补不上中国的缺口。

市场的惩罚来得飞快:必和必拓股价暴跌后,西澳港口吞吐量下降12%,码头工人开始担心失业;澳大利亚国库部紧急下调2025财年预期,铁矿石出口收益将从1160亿澳元跌至1050亿澳元。更讽刺的是,此前被中国反制的阿根廷大豆商早已预警:“跟中国玩硬的,最后只会砸自己的饭碗。”如今澳洲正重蹈覆辙。

四、不止是铁矿:全球资源秩序的“去美元化”革命

这场铁矿石博弈的意义,早已超越单一商品贸易。作为全球贸易量最大的大宗商品之一,铁矿石的人民币结算突破,正在撕开美元霸权的第一道裂缝。

连锁反应已经显现:中东石油2024年人民币结算量达450亿美元,32%直接流入中国资产;铜、铝等金属贸易也开始试水人民币定价,全球大宗商品“去美元化”浪潮初现。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的做法更提供了范本——通过统一采购、多元布局、本币结算,就能打破发达国家的定价垄断。

澳洲其实还有回头路。中国并未彻底关闭合作大门,只是暂停美元订单,人民币结算的现货交易仍在进行。正如业内所言:“澳洲需要想明白,是继续抱着美国的政治大腿,还是守住中国这个真金白银的市场。”必和必拓的妥协已经释放信号:当最大买家用人民币投票,垄断者终将低头。

如今,几内亚西芒杜铁矿的第一条生产线已进入调试,大连期货的“中国价格”正被全球矿商紧盯,人民币结算的矿船正陆续靠岸。这场持续多年的铁矿石战争,正在迎来转折点——不是中国离不开澳洲矿,而是澳洲矿离不开中国市场。

风水轮流转,曾经躺着赚钱的澳洲,该学会适应“买家说了算”的新规矩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