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佛山一则玻璃厂结业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据网友爆料,佛山市晟昊玻璃有限公司自2025年9月15日起停止运营,并承诺于9月30日前结清员工工资。这一消息让不少员工陷入‘又失业了’的焦虑,也引发了对制造业生存现状的讨论。
根据佛山市晟昊玻璃有限公司发布的结业公告,这家成立于2018年1月15日、注册资本50万元的企业,因‘持续亏损面临严峻的市场挑战和经营困境’,经股东会决议后决定停止运转。公告中,企业用‘极其艰难和痛心’形容这一决定,并特别强调对员工8年来‘风雨同舟’的感谢与歉意。
公告核心内容如下:
公开资料显示,晟昊玻璃主营特种玻璃制造(中空玻璃、钢化玻璃)及建材批发,法定代表人为黄文才。其结业并非个例,折射出当前制造业的普遍困境:
专家指出,在‘内卷’严重的行业中,企业若没有独特技术、优质客户群或创新商业模式,极易陷入‘价格战—利润下滑—资金链断裂’的恶性循环。
对于受影响的员工,职业规划师建议:
尽管挑战重重,仍有企业通过差异化竞争实现增长。这些企业的共同特征包括:
对于企业主而言,晟昊玻璃的案例警示:在市场寒冬中,‘及时止损’比‘死撑到底’更负责任;对员工来说,则需在职业黄金期积累不可替代的能力。
晟昊玻璃的结业,既是企业个体的无奈选择,也是行业洗牌的缩影。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无论是职场人还是企业主,都需要在‘生存’与‘发展’间找到平衡。您如何看待这一事件?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