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三分之二的城市,人口负增长了!

时间:2025-10-13 19:13:22 来源:城市财经 作者:城市财经

烦请大家同步关注一下我的备用小号“飞箭财经”↓

作者:余飞

01

三分之二的城市,人口负增长

前些天,本号写了关于合肥、贵阳的人口变化情况,强调了这两个省会城市过去三年人口增量位居全国前列。

这一篇文章,来看一个更加详细的数据报告,来了解一下全国人口三连降背景下,各城市的常住人口变化状况。

本文覆盖全国公布了数据能够查询到数据的311个城市(包括市、自治州、盟),过去四年常住人口变化情况。

人口减少背景下,不少城市不再公布常住人口数据,比如哈尔滨等东北城市,拉萨虽然公布了2024年的数据,但未公布2021年与2022年的数据,因此这份名单有遗漏,不在名单中的城市,均是未公布数据或数据不全的城市。

时间从2021年至2024年。之所以选择从2021年开始,有两个因素:

第一,在此之前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受到了疫情干扰,存在很多误差。

比如武汉, 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布的常住人口为1232.65万人,这是一个明显被低估的数据。疫情让不少人撤离了武汉。

人民网湖北频道2021年7月20日报道,武汉市公安局发布的最新人口数据显示:

截至2021年5月底,在武汉市公安机关登记的流动人口总数为515.6万人,其中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达425.5万人,较“七普”时净增105.5万人,常住人口达到1351.5万。

也就是说,2021年5月底,武汉市的常住人口规模达到了1351.5万人,相比于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布的1232.65万人,增加了118.85万人。

最终造成的结果是,2021年武汉常住人口一年就增加了120多万人。

其原因就在于疫情干扰,人口普查恰逢疫情,导致武汉人口被低估了100多万。之后解封,人口快速恢复。

所以,这一次我把起始点放在了2021年,就是为了避开这一误差。

第二,2021年恰好是中国人口见顶之年,过去三年全国人口三连降。

回到正题。

过去三年,公布数据的311个城市,有108个增长,2个持平,201个城市减少。

全国人口减少城市占比约三分之二。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02

108个城市人口增长

从增长的数据中,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亮点:

第一,全国人口过去三年连续下降的背景下,有108个城市人口有增长。

第二,合肥、贵阳,两座城市三年人口增量均超50万,领跑全国。

究其原因,我已在9月30日发布的文章 详细解 释过,大家可以去看一下,在此不再赘述。

杭州、长沙、郑州、深圳、西安、成都、宁波、南昌、青岛、昆明、济南、广州、武汉、南京、呼和浩特、苏州、南宁、沈阳增量位居前二十。

第三,尽管增量都还不错,但相比于2021年之前,大不如从前。

典型如深圳、广州,之前堪称人口吸泵。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2010年至2020年,深圳常住人口十年增加了713.6万人,平均每年增加71万多人。广州那十年间常住人口增加了597.7万人,平均每年增加近60万人。

过去三年深圳平均增量只有10万,广州年均增量只有几万人。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同样,成都、武汉、西安、郑州、长沙、佛山、东莞、佛山这些曾经年均增量都在几十万规模的城市,过去三年年均增量也均降到了几万至十几万。

哪怕目前增量不错的杭州,与2021年之前的平均增量比,同样差了不少。

第四,东北三省合计三十多个城市,人口增长的仅剩下沈阳与大连。

事实上,第七次人口普查时,东北地区人口增长的城市也只有三个,当时还有长春。

但长春过去三年中,有两年人口负增长。

哈尔滨2021年人口就已跌破千万,目前不再公布数据。

03

208个城市,人口负增长

从减少的数据中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亮点:

第一,311个公布数据的城市,208个人口在减少。

第二,过去三年人口减少最多10个城市分别是齐齐哈尔、菏泽、毕节、周口、重庆、驻马店、邢台、昭通、绥化、衡阳。

其中齐齐哈尔领跌全国,三年合计减少了24.9万人。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齐齐哈尔,曾经的黑龙江省会。

1949年,吉林省省会是吉林市,黑龙江省省会是齐齐哈尔,这两座城市都是东北重要的工业城市和历史名城。

但随着铁路网络的完善,长春和哈尔滨的优势逐渐凸显。

长春地处东北铁路网的中心,京哈铁路、长图铁路等在此交汇,同时,长春的汽车工业(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新中国成立后迅速崛起,成为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

哈尔滨则凭借着松花江航运和中东铁路的枢纽地位,工业基础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1953年,哈尔滨、长春相继被设立为直辖市。

1954年6月,长春与哈尔滨等11个城市撤销直辖市,长春行政回归吉林省,哈尔滨行政回归黑龙江省。

如今的齐齐哈尔,GDP规模只有1353.1亿元,尽管哈尔滨的规模在省会城市中已经算很低的,但齐齐哈尔仍只有哈尔滨的四分之一不到。

七普数据显示,齐齐哈尔常住人口十年减少了130万人。

第三,四大直辖市,全部减少。

过去三年,北京合计减少了5.4万人,上海减少9.17万人,重庆减少21.96万人,天津减少9万人。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究其原因,四个直辖市各不相同,可以分成两个阵营。

北京、上海属于一类直辖市,天津、重庆属于二类直辖市。

京沪人口减少,根本原因是自身划定了人口天花板。

尤其是北京,不断纾解非首都功能,很多企业和高校不断外迁到河北等地。

所以,我们会发现,北京人口早就开始减少。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北京、上海统计局

如果不是主动设定,以京沪这样的身份和身段,以他们所坐拥的教育资源、产业资源,人口竞争力位居顶端是毫无悬念的。

天津、重庆则不一样,是在反复抢人的背景下,依旧抵挡不住人口减少。

天津的人口转向始于2016年,2019年与2020年短暂上升,之后再度下跌。2022年天津的人口相比于2016年的巅峰,减少了80万人。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天津市统计局

天津常住人口下滑的主要因素,是产业调整。

一方面,因为北方环保政策影响,天津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和企业,人口自然会因之而迁出。

另一方面,天津本身的产业仍偏重老旧。

落后产能淘汰,老旧产业占主导,这是天津难以构成强悍人口竞争力的根本原因。

而过去三四年,天津的出生人口下滑低于死亡人口导致自然人口减少,则进一步削弱了其人口增量。

2023年,天津 常住人口出生率为4.47‰,死亡率为7.04‰,自然增长率为-2.57‰。

2024年常住人口出生率为4.99‰,死亡率为6.96‰,自然增长率为-1.97‰。

所有不利因素叠加在一起,构成了天津目前的人口基本面。

重庆人口减少背后,主要是农村人口流失。

从重庆统计局披 露的数据来看,2022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213.34万人,其中,

城镇常住人口2280.32万人,乡村常住人口933.02万人。

2023年全市常住人口3191.43万人,城镇常住人口2287.45万人,乡村常住人口903.98万。

2024年常住人口 3190.47 万人, 城镇常住人口 2301.49 万人,乡村人口888.98万人。

两相对比会发现,2022年至2024年,重庆的城镇常住人口增加了21.17万人,乡村人口减少了44.04万人。

2023年,重庆市人口减少量全国第一,当年重庆开启了疯狂抢人,2024年增量大幅收窄。

第四,长春、哈尔滨,唯二人口减少的省会城市。

尽管哈尔滨不再公布数据,但观察过去十年这座城市的人口减少趋势,以及它的在校生变化情况可以大致判断,其人口必定仍在减少。

因此,以过去三年的变化来看,长春、哈尔滨是仅有的两个人口减少的省会城市。

当然,如果看2024年的数据,西宁也加入了这个阵营。去年西宁常住人口减少了0.41万人。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04

人口减少,会带来什么影响

以上数据可以得出两个明显结论:

第一,人口收缩型城市数量这三年在快速增加。

第二,仍有人口增量的中心城市,增量也大不如从前。

在这种背景下,今年中央层面上出台了各种鼓励生育措施,如生育津贴、幼儿园大班免保教费等措施。

但 从全球大趋势来说,年轻人的世界观、婚恋观已经改变,出生率下滑是大势所趋,很难扭转。

当下的各种鼓励生育措施,其实并不是为了扭转生育率趋势而来,因为无法扭转,而是延缓或者降低人口下降的速度。

人口下降,结婚人数下降、新生儿人数不断下降、生源下降会带来一系列综合反应,比如老龄化问题、教育问题、城市格局洗牌问题,还有楼市问题等等。

第一,养老压力问题。

2023年年末,60岁以上人口规模2.97亿,占总人口比重高达21.1%,相较于2022年增加了1.3个百分点。

65岁以上人口规模达到2167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15.4%,较2021年增加了0.5个百分点。

2024年,老龄化进一步加深,60岁以上人口占比上升至22%,65岁以上人口占比上升至15.6%。


来源:国家统计局

随着老龄化加重,老年人抚养比压力越来越大。

由中央有关部门组织编写、2020年底出版发行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预测,养老保险将从2019年的2.65个人养活1个人,降低到2050年的1.03个人养活1个人。

面对日益扩大的养老金缺口问题,官方已经采取了多条措施。

这些年不断出台的鼓励生育措施,就是其中之一。

此外延迟退休也在路上,官方多次 明确提到:

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

此外,还推出了个人养老金制度,2022年11月,我们的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启动实施。

第二,收缩型城市将被优化。

随着全国人口不断收缩,一些人口减少特别严重的农村、乡镇乃至城市,会被合并消失,这是全世界范围内的大趋势,也是过去在做,将来我们仍要做的事情。

今年3月19日,民政部部长在学习时报发表署名文章,明确提到:

探索人口收缩地区行政区划优化路径。


这里的优化,究竟是如何优化,民政部没有展开叙述。

不过,客观来说,可选择的路径并不多,基本都是分两步走:

1,大幅精简人口收缩严重地区的行政单位和人员。

这一点,从2023年就已开始,尤其是很多人口小县。具体可以参考前几天的文章

2,合并。

此外,8月份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也提到:

推动中小城市结合常住人口变动趋势,动态优化基础设施布局、公共服务供给,按程序稳慎优化行政区划设置。

所释放出来的信号,也大差不差。

9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高国力进行了独家专访在回答每日经济新闻的专访中明确:

从城市发展趋势来看,人口流失、资金外流、土地闲置的这一类城市,今后也会面临撤并或整合的可能。这是国际规律和经验,我们要尊重规律、顺势而为、因势利导。

其实,这事儿在人口已经持续减少十多年的日本,早就发生了。

2014年日本民间机构发布预测报告,将有896个市将消失。需要解释一下的是,日本的市和我们的市概念不一样。


日本的市、郡、特别区相当于我国的县,而日本的都、道、府、县相当于中国的省,在日本县的级别比市要高,与我们正好相反。

2024年,韩国发出了两次人口警告。

第一次警报:2024年6月19日,韩国当时的总统尹锡悦宣布,韩国进入“人口国家紧急状态” ,将启动全力应对体系,直到低出生率问题解决为止,并将成立了“人口战略企划部”。

第二次警报:韩国雇佣信息院去年6月底发布的一份报告报道,随着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加剧,韩国第二大城市釜山因人口萎缩显现出“进入消失阶段”的迹象。


一国之总统,如此重视人口危机,可见韩国人口问题有多严重。

我们这边,乡村的消失与合并,早就在发生,第一部分介绍的人民网公布的数据便是佐证。

此外,2022年12月,黑龙江伊春市的乌翠区乌马河、锦山、向阳、曙光四个街道办事处因为人口减少因素,被撤掉街道,合并成了两个镇。

随着出生人口下降趋势难以阻挡,未来全国人口减少的幅度会继续加大,收缩型城市会越来越多,行政区划调整,已经是势在必行。

首当其冲的便是东北、西部和中部一些人口收缩较快的地区。

第三,学校关停方面。

教育部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幼儿园在园人数3583.99万人,相比于2023年年末减少了508.99万人,也即一年减少了500多万人。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教育部

从上面的历年数据可以看到,过往每年的增幅基本都是200万人左右,而如今减少幅度明显在加快,2023年和2024年幼儿园在园人数每年都减少了超500万人。

2023年减少了534.57万人。

意味着,2023年与2024年,幼儿园在园人数两年合计减少了1043.56万人。

幼儿园人数持续减少的直接原因,当然是新生儿人口持续下滑所致。

而且,新生儿人口减少产生的冲击,已经跨越幼儿园延伸到了小学。

教育部披露:

2024年小学在校生10584.37万人。

这意味着,去年小学在校生人数较2023年减少了251.6万人。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教育部

从各地来看小学数量的影响,东北已经开始,下一波会是中部、西部和东部。

财新网去年的封面报道显示,人口率先收缩、学生荒率先出现的东北地区,小学关停情况如下:

2013年至2022年十年间,黑龙江消失了近六成、合计1900余所小学;吉林消失了近五成、合计2600余所小学;辽宁也消失了2200余所小学,降幅近一半。

目前学生荒已经深入到中部、西部。

第四,教师制度变革。

新生儿不断减少,带来的一个直接结果是,教师队伍过剩。

从国家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来看,幼儿园专任教师2022年见顶,连续减少了两年,2023年减少了17.05万人,2024年减少了24.18万人。

小学专任教师也从去年开始下跌,去年小学专任教师减少了6.62万人。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教育部

初中、高中、大学专任教师仍在增长。

不过,按照少子化带来的影响时间推算,他们也快了。

第五,施压楼市。

在之前分析当下救市无法改变楼市趋势的文章中,我列出了当下的六个不同,包括市场环境不同、需求不同、心态不同、杠杆率不同、宏观大环境不同、人口趋势不同。

房地产有句行话,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

人口是楼市的底座,是需求的源泉,当人口不断下降之时,增量需求会逐渐枯竭,改善需求成为主流,再加上当下供大于求的市场,会对楼市形成一个叠加利空效应。

我们的人口红利期已经终结。

全国三分之二的城市人口在减少,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三四线城市。

这也是本号为何一直在强调,越来越多的三四线城市,楼市终将鹤岗化。

大多数三四线城市,产业羸弱、经济疲软、人口流失、库存高企,这些问题都是难以解决的。

所以,越来越多的三四线城市,房价会“鹤岗化”,不可阻挡。

原创不易,辛苦动一动你的小指头,在文章右小角点个在看、点个赞。欢迎分享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

转载、广告投放,加微信593594349,入读者群,加微信:szjyjs1990(备注来意,否则不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