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米创始人雷军遭遇了造车路上的“黑色星期一”,旗下小米SU7轿车再次陷入自燃及车手身亡的严重事故中,引发了市场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据报道,事故发生时,SU7 Ultra以约150km/h的速度在高速上连续超车,驾驶员疑似酒驾且情绪激动。车辆先与中央绿化带发生剧烈碰撞,随后翻滚到对向车道。行车记录仪显示,这一系列操作极为危险,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在碰撞瞬间,电池包受到刚性挤压,电解液隔膜破裂,引发内短路。锂电池在数秒内进入热失控状态,火焰迅速沿底盘向上蔓延。由于起火窗口极短,路人甚至来不及找到灭火器,车厢已是一片火海。更为严重的是,SU7采用的电机驱动半隐藏式门把手在碰撞后因12V低压蓄电池断电而失效,机械备份也被车身变形压住,导致车门无法打开。
尽管车门下方留有机械应急拉手,但连续翻滚导致A、B柱及门槛梁严重变形,机械拉线被卡死。外部救援者无法建立有效力点,只能等待消防用液压钳破拆,错过了黄金逃生60秒。这一系列设计缺陷和安全冗余不足,迅速触发了消费者的信任危机。
事故视频迅速冲上热搜,“隐藏门把手成生死盲区”的话题迅速发酵。市场担忧同类设计可能遭监管强制召回,智能驾驶责任归属也成为争议焦点。资本市场对此反应强烈,10月13日港股开盘,小米市值一度跌破1.2万亿港元,单日蒸发800亿港元,大跌6%到8%。雷军的微博也沦陷,评论区涌入数万条对SU7解锁功能的质疑,品牌形象与消费者信心同时承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