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我们准备在岛上捡三年的屎!”
2023年10月,两名“95后”小伙陈纪元与何既白,背着沉甸甸的行囊,踏上了浙江舟山金塘岛的土地。他们的目标,是追寻一种在浙江绝迹近30年的珍稀动物——水獭。

今年年初,记者跟随陈纪元来到金塘岛,一探究竟。陈纪元指着一片人迹罕至的湿地,兴奋地回忆起几天前的经历:他偶然看到一只毛茸茸的小脑袋从水中探出,随即又潜入水中,只留下一串涟漪。
“那是水獭!”陈纪元激动地说,“上岛三个月,这是我第一次在野外亲眼看到它们。”

“水獭昼伏夜出,行踪难觅,我们主要依靠红外相机和它们的粪便来追踪。”陈纪元边说边领着记者走向河边。突然,他停下脚步,指着一块石头说:“看,那就是我们要找的‘屎’。”
那是一堆灰色带点绿的粪便,散发着淡淡的鱼腥味。陈纪元蹲下身,小心地从里面挑出一小块硬物:“这是鱼鳃骨,说明它们主要以鱼为食,是水下的顶级捕食者。”

沿着河边走,记者发现这样的“屎”并不少见。陈纪元和何既白的日常,就是每天晚上查看红外相机的视频,确定哪里有新鲜的粪便,然后第二天一早带着试管去收集。
“必须在8小时内收回来,最多不能超过24小时,否则样本就坏了。”陈纪元强调。

整个金塘岛,他们布下了111台红外相机。每天,他们钻桥洞、爬山沟,寻找水獭的踪迹。小磕小碰是常事,但他们的热情丝毫未减。
有一次,在桥洞下,何既白猫着腰找了半天,终于找到了前一晚相机拍到的粪便。但仔细一看,却发现里面全是凝胶状的,研究价值不大。

不过,幸运的是,何既白又在另一边发现了两坨粪便。他调出红外相机的视频,画面里两只成年水獭一起在河边的破渔网上排便,然后穿过小河去了对岸。

他小心翼翼地把粪便装进试管,用马克笔写上编号、时间、地点,再塞进密封袋。这些都要放进临时冻库,攒够一批就用冷链寄到实验室检测。
“粪便里藏着大秘密。”何既白说,“对水獭来说,排便不只是排泄,还是留下‘名片’,告诉别的同类‘我在这儿’、‘这是我的地盘’。”

通过基因检测,他们可以了解水獭的数量、种群结构以及行为习惯,这比盲目寻找有效得多。
截至记者采访时,他们已经收集了175份新鲜样本,试管摆了满满一架子。
«——【·消失的“水獭猫”·】——»
说起水獭,老辈人都叫它“水獭猫”。以前在浙江水系里,水獭随处可见。甚至有人用它来吓唬小孩,说它能拖小孩下水。

但近三十年来,浙江只剩下零星的目击记录。一方面,水被污染,水獭的家园被破坏,鱼也少了;另一方面,水獭的毛皮值钱,有人偷偷捕杀。
谁也没想到,2018年会迎来转机。宁波的几位志愿者在海边活动时,意外拍到了海上有团黑黑的玩意儿在动。

他们把拍到的画面交给专家,经过一番细致的确认,专家们才肯定:这就是那种已经绝迹将近30年的动物——水獭。
当时在英国读保护专业的陈奕宁看到消息后激动得睡不着觉,回国就牵头寻找水獭的踪迹。
他们跑遍了浙江的海岛,最后找到了9个确切的分布点。海岛,成了水獭最后的家。

2023年10月,陈纪元和何既白所在的金塘工作站正式启动。他们发现,金塘岛的环境特别适合水獭生存:主要产业是螺杆,不污染水;村民不会伤害它们,还很爱护淡水;而且海里和河里的鱼多,不愁吃。
水獭还特别能适应环境,桥洞、水沟、工厂排水管道,都能成为它们的栖息地。

不过,三年的项目才刚起步,好多谜团还没解开:岛上到底有多少只水獭?它们白天躲在哪睡觉?以后能不能从海岛回到大陆生活?
项目负责人沈秋说,他们想在未来两三年内,把金塘岛建成浙江首个水獭社区保护地。
浙江搞“五水共治”后,水变干净多了。说不定哪天,金塘岛就能变成“中国水獭岛”呢。

没错,其实这种在浙江消失多年的动物就是水獭。
«——【·萌萌水獭·】——»
水獭长得特别萌,浑身毛茸茸的,棕褐色的毛皮又密又软,脸圆圆的,眼睛亮闪闪的,还有个扁扁的鼻子。

水獭的尾巴又粗又长,游水的时候尾巴能当“舵”,帮着控制方向。四肢上还有蹼,在水里特别灵活,能潜泳好几分钟,抓鱼一抓一个准。
它们主要生活在河流、湖泊、湿地,也会跑到海边活动,就像金塘岛的水獭那样。

白天,水獭躲在洞穴里睡觉;晚上,才出来找吃的。除了鱼,它们偶尔也吃虾、蟹、青蛙这些水生小动物。
水獭还喜欢群居,有时候会几只一起活动、捕猎。它们的领地意识很强,会用粪便和气味标记自己的地盘。

以前,在我国大江南北都有水獭分布。可近几十年,因为水污染、栖息地破坏和非法捕杀,水獭的数量大幅减少,好多地方都见不到了。
不过好在近几年,随着生态环境变好,像浙江海岛这样的地方,又重新出现了水獭的身影。

水獭对水质十分挑剔,能在一个地方存活,说明那里的水生态肯定不错。
现在各地也在搞保护,比如设红外相机监测、建保护地、救助受伤的水獭。
还有像陈纪元、何既白这样的“铲屎官”,通过研究粪便了解水獭的情况,帮着制定更好的保护计划。

金塘水獭工作站研究人员何既白(左)、陈纪元(右)
希望以后能在更多地方看到水獭的身影,说不定哪天,咱们在河边散步,就能偶遇一只从水里探出头的小水獭。
参考:
杭州日报《水獭在浙江绝迹近三十年后重现 杭州小伙准备在舟山海岛捡三年水獭屎》2024-01-17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