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〡李老逵
2025年10月13日,度小满2025世界斯诺克·西安大奖赛在曲江竞技中心圆满收官。这场巅峰对决中,50岁的传奇老将马克·威廉姆斯以10比3力克肖恩·墨菲,不仅斩获冠军奖杯,更以打破尘封40余年的纪录成为斯诺克史上最高龄夺冠选手。尽管中国选手未能闯入决赛,但现场观众仍以高涨热情见证了这场经典战役。
然而当比赛进入颁奖环节时,画风却急转直下。据现场职业球员解说透露,原计划播完球员采访即下播的安排未能实现——取而代之的是一场持续近20分钟的"领导接力秀"。从奖牌颁发到支票授予,再到奖杯交接,每个环节都由不同级别的官员依次完成,形成了一套标准化的"三段式颁奖流程"。
更令观众错愕的是,每位登台领导都要与冠亚军完成"标准合影",导致现场快门声此起彼伏,但真正为选手鼓掌的观众却寥寥无几。直播间弹幕瞬间被"要看采访"的诉求刷屏,然而这波民意浪潮并未改变既定流程。当马克·威廉姆斯与夫人沉浸在夺冠喜悦中时,身后竟还有官员在宣读赛事闭幕词,形成极具反差的画面。
对比英国传统赛事的颁奖流程,差异尤为显著。在斯诺克发源地,颁奖环节首先安排主持人对冠亚军进行深度采访,内容涵盖获奖感言、技术点评、幽默互动等。随后的颁奖仪式通常由协会官员简短完成,剩余时间全部留给选手与家人共享荣耀时刻。今年赵心童夺得世界冠军时,其充满激情的赛后采访便成为经典案例。
反观国内赛事,尽管办赛规模与影响力与日俱增,但颁奖环节的"中国特色"却愈发突出。领导轮番登台占据大量时间,导致最受期待的采访环节被迫压缩至后台进行。这种安排不仅削弱了选手的现场体验,更让通过直播观看的观众错失精彩内容——当赛后采访在空荡荡的新闻发布厅进行时,多数观众已踏上归途。
值得玩味的是,赛事VIP席位在长达数小时的比赛中常现空置,而当颁奖环节启动时,原本空荡的前排却突然涌入众多领导。数米宽的颁奖台前,官员们排成数排合影,连专业相机的广角镜头都难以完整收录。这种"迟到式登场"的现象,引发观众对仪式本质的深度思考。
诚然,地方领导在国际赛事亮相的机会弥足珍贵。但作为拥有悠久体育传统的国度,我们是否应该重新审视:在追求"国际化"的同时,如何真正尊重体育精神的核心?当观众用弹幕表达诉求时,或许正是推动赛事改革的重要契机。毕竟,解决"卡脖子"技术需要真抓实干,而优化赛事体验同样需要务实态度。
喜欢本文,敬请转发、分享、点赞、在看。
作者:李老逵,法学双硕士毕业,曾在国务院部委工作多年,嫉恶如仇,仗义敢言,因此辞职改做执业律师。赤子之心不改,忧国忧民常在,忙时搬砖,闲暇写作。文章多替苍生写,不为君王唱赞歌。
发声不易,敬请搜jinliandeliangyigan(金莲的晾衣杆)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加本人微信进粉丝群,让我们永不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