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黄金档播出的剧集,历来被视为影视市场的风向标。从过往的播出情况来看,主旋律、现实题材和年代剧这三大类型,长期占据着黄金时间的宝座。如今,正在热播的年代剧《灼灼韶华》,便属于这一范畴。
然而,尽管央视对《灼灼韶华》进行了大力推广和宣传,该剧在收视上确实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口碑却呈现出高开低走的态势。观众的弃剧理由,竟出奇地一致。
1、热依扎主演《灼灼韶华》,被批“低配版周莹”
大女主经商剧,作为近年来影视市场的热门题材,2025年更是迎来了井喷期。从杨紫主演的《国色芳华》,到赵露思主演的《珠帘玉幕》,再到谭松韵主演的《蜀锦人家》,这些剧集覆盖了药材、盐业、珠宝、蜀锦等多个行业。
然而,这些大女主经商主题的剧集,都难以绕过2017年的一部经典之作——《那年花开月正圆》。作为同一编剧苏晓苑的作品,《灼灼韶华》难免被拿来与《那年花开月正圆》进行比较。
《那年花开月正圆》以清末陕西女首富周莹的传奇人生为主线,融合了商战、情感与时代变革,成为当年的现象级大女主剧。该剧豆瓣评分高达8.5分,弱化了宫斗和玛丽苏情节,聚焦女性在商界的智慧博弈,还荣获了飞天奖的历史题材优秀电视剧奖。
相比之下,《灼灼韶华》中的女主经商线却被批为低配版周莹。褚韶华从农村少女到商界女强人的成长线,被指缺乏合理铺垫。剧中她一开始不识字、看不懂报纸,后期却突然展现出经商才华,仅凭“一眼看穿婆婆计谋”的桥段便获得陈家家主赏识,缺乏渐进式成长的基础。
此外,剧中男女主自由恋爱、私奔等情节被批脱离民国社会现实。女主赎妓女花费500大洋,这个价格相当于当时一套四合院的价格,严重违背了历史经济常识。褚韶华面对土匪时徒手夺枪、带人脱险的桥段,更是被嘲“抗日神剧都不敢这么拍”。
女主褚韶华前期宣扬女性独立,后期却为救兄联姻、放弃事业,被指“人设崩塌”。其兄经营药铺仅值200大洋却借贷360大洋买药,被吐槽“现实中店铺值20万敢借40万”。男主陈大顺对女主娘家无理要求全盘接受,被批“恋爱脑”。
尤其是韶华被小叔子陈二顺当女儿面强,后女儿萱萱被陈二顺捂死的情节,被观众批“太重口”。丧夫、丧女、家产被夺,被批表面大女主,实则是透着封建糟粕的伪大女主。
虐女、厌女情节让人不适,央视的黄金时间段经常是一家人围坐一起看电视,这样的剧情无疑让人尴尬。豆瓣等平台出现大量差评,认为宣传为“女性成长史诗”,实际大量篇幅却聚焦霸总式恋爱戏码,职场线发展突兀。
2、全体中年演员出演年轻人恋爱桥段,让人太出戏
热依扎39岁、柴碧云36岁、杨佑宁43岁,中年的年纪却强行扮演年轻人追逐恋爱的戏码,实在是缺乏美感。热依扎本就显老,杨佑宁扮演的闻知秋也是中年大叔,剧情却要演员演出年轻人的激情恋爱戏,明显觉得演员力不从心。
褚韶华与闻知秋的感情发展仓促,缺少渐进式情感积累。两人从商业合作突然过渡到深情互动,缺乏动机支撑,这就使得闻知秋的追求戏显得很生硬。
剧中刻意插入“美女救英雄”、“霸道总裁式告白”等套路化情节,闻知秋对褚韶华的倾慕缺乏细节支撑。恋爱戏份未能服务于“女性成长”主题,感情线显得冗余。观众更期待看她如何逆境突围,而非套路化恋爱。大女主的表面“开挂”,实际却完全离不开男性的推进。
3、写在最后
《灼灼韶华》中的流程化叙事缺乏新意,观众对“完美女性开挂”的设定已经审美疲劳。观众对“霸道总裁”人设也非常反感,明明是长剧,却拍得像短剧。
如今,《灼灼韶华》的剧情已经更新了一半。如果这些问题在后期没有更有力的剧情支撑,那么弃剧的观众将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