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创业神话:两个月搬进豪华办公室的“奇迹”
在腾讯视频热播的《许我耀眼》中,原创服装品牌“妍衣坊”的创业班底堪称“魔幻组合”:电视节目主播兼策划、柜姐、小主播、设计大赛落选者。项目成立仅两个月后,这支非典型团队便入驻京州(疑似北京)带有落地窗的豪华大平层办公室。即便以短视频导流为噱头,服装生意的本质仍难以支撑如此快速的规模扩张。
▲剧中许妍向姥姥展示新办公室
对比现实中的互联网创业潮,某融资数千万的团队曾在北京文艺地标写字楼租下办公室,耗资百万搭建演讲台——即便如此,这也是公司成立一年后的配置。电视剧通过“两个月成功”的设定,完美诠释了何为“造梦式叙事”。
赵露思饰演的主角许妍,则承载着观众对“大女主”的终极幻想:先天性心脏病、被父母忽视的童年,这些设定仅为衬托其逆袭的合理性。与《我的前半生》中依赖男性支持的罗子君不同,许妍在发现新闻主播岗位可能依赖丈夫后毅然辞职,创业后与被发配工地的丈夫形成“势均力敌”的新型关系。
▲《我的前半生》中罗子君与贺涵的“英雄救美”模式
这种独立人格设定让观众争相在弹幕区认领“闺蜜”。许妍不仅是“六边形战士”,更是“十二边形全能”:搞定豪门婆婆闺蜜团、安抚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解决丈夫搞不定的难题。连“大女主”鼻祖甄嬛也要自叹不如——后者虽完成逆袭,却失去了爱情与对爱情的向往。
▲剧中许妍始终保持自信姿态
02 短剧化叙事:反套路背后的“癫感”逻辑
初看《许我耀眼》的抖音切片,极易误认为这是部短剧:隐瞒身份嫁入豪门、恶婆婆刁难、女二号被扇耳光等桥段,与AI生成的短剧名《装穷新娘嫁进门,婆婆连夜翻我行李箱》如出一辙。剧中商业项目动辄上亿的设定,更强化了这种观感。
该剧的“反套路”设计成为双刃剑。豪门婆婆于岚被许妍搞定后,从高冷贵妇秒变和蔼老闺蜜,甚至因吃不到儿媳蒸的鱼而食不下咽——全然不顾许妍此前专注事业、无暇钻研厨艺的现实。这种“术业有专攻”的常识,在“爽感”面前被彻底抛弃。
▲女二号方蕾的恋爱脑设定
女二号方蕾的“降智”追爱同样典型:作为富二代,她放弃尊严纠缠男主,最终转投暗黑律师怀抱。当小助理展示霸总思妻画面时,许妍一句“是在床上偷拍的吗”引爆弹幕区。这种“嘴替”带来的爽感,与后半段霸总沈皓明突变为追妻狂魔的抓马剧情形成呼应——类似王思聪坐在酒吧讨论心灵鸡汤的荒诞感,反而成为流量密码。
从抖音到小红书,围绕《许我耀眼》的二次创作涌现:有人假装“妍衣坊”真实存在,讨论定价与发货速度;官方抖音账号“妍衣坊”粉丝达21万,超越众多小众品牌。这种“抽象快乐”的传播效应,成为剧集外的另类成功。
03 女性向爆款:内容生意的“安全选择”与现实困境
《许我耀眼》像一锅以“大女主”命名的乱炖,其定位清晰:女性向爆款。剧中男性角色集体“降智”,从学霸医生到富二代沈皓明,无一具备成熟魅力。这种设计刻意衬托女主完美,同时强化“girls help girls”的理想化叙事:许妍由女性长辈抚养长大,婆婆用直播间下单支持,创始团队为“全女组合”。
内容方讨好女性用户的动机直白:女性承担80%以上的消费决策,尤其在美妆、乳制品等领域。雷军造车后穿粉色防晒衣与“电子闺蜜”唠家常的案例,印证了“得女性者得市场”的真理。腾讯视频在《许我耀眼》中挂出购物车,虽未直接带动销量,却让赵露思同款在淘宝、拼多多热卖,连定价三四千的女装品牌卓雅也借此撕掉“精致土”标签。
长视频平台的爆款逻辑,本质是对抗短视频的流量争夺。2025年二季度,腾讯视频付费会员数同比下滑300万,广告客户向抖音、小红书迁移的趋势明显。爆款内容虽能带来长期用户留存与会员转化,但过度依赖女性叙事可能制造幻象:当剧集呈现许妍式完美人生时,现实中的性别平等仍面临挑战——如2017年伦敦消防队负责人丹尼因提议用“firefighter”取代“fireman”收到恐吓信,2024年杨笠代言京东遭遇抵制。
▲《好东西》以女性叙事取得票房成功
从《狂飙》拯救爱奇艺会员数,到《许我耀眼》引发女性向内容狂欢,长视频平台的爆款策略正在固化。但正如卡罗琳在《看不见的女性》中揭示的:不加说明的署名默认男性、共同居住时女性家务时间增加等现实,与许妍的“大女主”人生,始终隔着一层屏幕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