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曾评选出中国四代“鹰派”代表人物,这四位将军在军事理论、战略研究等领域有着突出贡献,各自展现了非凡的才能与担当。
一、第一代“鹰派”代表人物——李际均
李际均于1934年出生在哈尔滨,受教师父亲的影响,他从小便树立了爱国思想。1950年,年仅16岁的李际均毅然投笔从戎,报名参加了志愿军。
1953年,李际均从朝鲜战场回国后,被调到某军司令部担任参谋。1965年,他调入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从研究员做起,经过17年的努力,最终成为研究室主任。1982年,李际均重返部队,担任师长,并同年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三年后成为中央委员。1988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1991年,李际均调任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1998年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1997年7月,李际均作为中国军事战略专家应邀访美,在美国陆军学院演讲时,他有力批驳了“中国威胁论”,并指出:“谁敌视中国,谁就会为自己制造12亿个敌人,并将为此付出极高的代价。”在演讲的最后,他深情地说:“我的军事生涯以美军打仗开始,以访美结束。”同年11月,李际均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2023年1月23日,李际均将军去世,享年89岁。
二、第二代“鹰派”代表人物——乔良
乔良于1955年出生在山西忻县的一个军人家庭,受家庭氛围的影响,他从小就对军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喜欢兵器,经常自己动手用钢丝、铁片打造古代的大刀长矛。后来,他的书房中摆满了世界各国的战刀。
乔良少年时最喜欢读的书是《孙子兵法》,他常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作为一个成长在和平年代的军人,乔良睿智、刚毅、智慧、博学,是新时期复合型军事人才的典范。在接受《南风窗》期刊采访时,乔良谈到如何应对美国的挑战,他表示:“你(中国)手里不是无牌可打,美国人能多画一张南海问题牌甩出来打,你为什么就不能也画它几张呢?有时候你就得打主动牌,下先手棋。”他还提到,中国在国际问题斗智斗勇上,也要学会灵活应对,解决实际问题。
三、第三代“鹰派”代表人物——朱成虎
朱成虎于1952年出生在安徽马鞍,1965年参军。他先后在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国防大学进修,是国际战略问题专家,研究领域广泛,包括中美关系、台湾问题、中国国家安全等。
2000年,朱成虎被授予少将军衔。2005年,时任国防大学防务学院院长的朱成虎在会见海外驻港记者时,发表了一些个人见解。他表示,如果将来发生有关台湾的冲突,美国要是介入的话,中国会准备动用核武器作出回应。朱成虎解释说,中美开战,中国无法赢得一场常规战争,因此必须依靠核力量。他的话一经放出,便引发了全球的轩然大波。朱成虎还表示,如果美国有心干预,中国人已经做好西安以东城市全数摧毁的准备,同时美国也必须做好准备,其西岸100多个或200多个,甚至更多的城市可能被中国摧毁。朱成虎将军的话令美国的一些高官心慌,美国国务院官员解释说:“美国不是中国的威胁。”
四、第四代“鹰派”代表人物——戴旭
戴旭于1964年出生在河南民权县,受军人父亲的影响,“对越自卫反击战”后,他入伍进入空军电讯工程学院。1988年,戴旭来到上海空军政治学院学习,从原来的技术军工转变为了政工。
戴旭擅长国际战略和美国对华战略分析,他曾写过多部畅销书,如《大空战》、《海图腾》、《C形包围》等。2014年12月,在环球时报年会上,戴旭表示,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和对华围堵战略,以及第七代混合战争理念(即“互联网+战争”),要求中国军队要有八千里外拦截战争的能力。他指出,第六代战争是信息化,而第七代战争的基本特征是“网络化”。
以上4位就是中国军方四代“鹰派”代表人物,当然这是外媒评出来的。那么,当你提及“鹰派人物”的时候,最先会想到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