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美高官罕见表态:大陆收回台湾,美国不会全力介入

时间:2025-09-19 07:04:25 来源:悦君兮君不知 作者:悦君兮君不知

曾经挥舞着军售支票的特朗普政府,如今派出的亲信却说出了最冷血的实话。国防部副助理部长达默公开表示:"就算大陆收回台湾,美国也不会伤筋动骨",此言一出,台北街头立刻举起了"美国靠不住"的标语。

从200亿美元军售到公开"认怂",美国这出戏码究竟唱的哪一出?达默为何敢说出这种话?

奥斯汀·达默这个名字,如今让台北官员头疼不已。这位刚被特朗普提名为国防部副助理部长的狠角色,拥有标准的鹰派履历:海军陆战队预备役地面情报官出身,曾担任强硬派参议员霍利的国家安全顾问,是对华强硬派代表人物。



就是这么一个应该满嘴硬话的鹰派,却在闭门会议上撂出了最"鸽派"的表态:"就算大陆收回台湾,也不会伤筋动骨。"这句话传出来,台北政客瞬间破防。要知道,过去几十年美国对台湾的政策,说好听点叫"战略模糊",说难听点就是吊着胃口让你猜。

达默的表态等于把那层窗户纸捅破了。更要命的是,这位高官去年8月刚去台湾转了一圈,回来就在社交媒体连发数条帖子,核心意思就一个:台湾对美国很重要,但还没到能让我们拼命的程度。



他直言不讳地批评台湾防务准备"慢得像乌龟",嘴上喊着要靠自己,心里却总盼着美日盟友能来"挡枪子儿"。最扎心的是那句总结:"如果台湾没了,美国人还是能安全、富裕、自由地过日子。"这话翻译过来就是:你们的事是你们的事,我们的日子还得照过。



达默话音刚落,美国国内就吵翻了天。有人说他"戳破了泡沫",有人骂他"破坏印太安全"。但谁都知道,这位鹰派敢说出这种话,绝不是喝多了胡说八道,而是在传递白宫最真实的想法。

达默为什么敢说这种话?原因其实很现实。美国精英个个都是人精,政策转向背后是冰冷而现实的计算。数字最能说明问题: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四年里批准了11次对台军售,总金额近200亿美元,连F-16V这种进攻性武器都卖,一口气就是66架。可他第二任期画风突变,今年上半年就批了几笔"零件维修"和"人员培训"的小单子,还都是防御性装备。



这种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直接让岛内民心凉了半截。根据台湾民意基金会最新数据,从去年七月到今年四月,台湾民众对美国的信任度已从33%暴跌到24%。大家心里都犯嘀咕:这保护伞,是不是快漏雨了?

比民心更恐慌的是资本。达默言论刚出来,台积电高管就连夜召开紧急会议,第二天宣布加速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投资,最终投资总额高达1650亿美元。这可不是简单的商业布局,而是台湾"硅盾"正在失灵的信号。过去总有人说,大陆不敢动台湾,因为怕毁了台积电影响全球芯片供应链,现在台积电自己都往美国跑了,这"护身符"还有多大用?



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中美在西太平洋的军事力量对比已发生根本性变化。美国最顶尖的智库兰德公司今年发布的《中美军力记分卡》报告结论很直白:经过二十年的现代化,解放军在近海区域的冲突中已"略占上风"。报告做了大量兵棋推演,结果无一例外:美军如果军事干预台海,不仅风险极高,成本也大到无法承受。



这种算计不只体现在台海。达默自己就公开抱怨,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正在"严重削弱"美军在亚太的战备状态。坦克、炮弹、导弹一船一船往乌克兰送,自己家应对台海的武器库存都快空了。美国现在是全球"救火",摊子铺得太大,资源就那么多,东边用了西边就得省着点。想同时在欧洲和亚洲两条战线上都保持强势,这在今天对美国来说已经力不从心。

更何况,特朗普的执政理念就是"美国优先"。在他看来,所有外交关系都是一笔生意。为了让中国在俄乌停火、经贸问题上合作,拿台湾做个交易,完全是划得来的买卖。今年四月,美国对台湾加征了20%的关税,比对日韩的15%还高,这不就是明摆着告诉你:亲兄弟,也得明算账。



台湾自身的防务问题也让美国人越来越没耐心。达默在台湾考察时就发现,虽然兵役从四个月延长到了一年,军费也提到了GDP的2.5%,但整个社会的备战心态还是"小打小闹"。大部分人还是觉得"大陆不会真打",把希望寄托在外部援助上。这种"躺平"心态,让美国觉得这简直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既然硬碰硬风险太大,台湾又不太争气,美国自然要换个玩法。特朗普第二任期的新剧本已经很清晰了:美国不再当台湾的"贴身保镖",而是退一步当个"场外教练"。这套新战术叫"不对称防御",你看现在美国卖给台湾的武器,都是"鱼叉"反舰导弹、"海马斯"火箭炮这类小巧、便携、致命的家伙。达默的原话是:"台湾防卫时间不多了,得赶紧投资不对称能力。"



意思就是,别再想着跟解放军拼航母、拼战机了,没戏。你们就多准备点导弹、水雷,让解放军就算能登陆,也得扒层皮。这种"豪猪战略"成本低,效果好,还能最大程度避免美军直接参战。

认清了这个现实,反而获得了更大的主动权。达默只是把皇帝的新衣给扯下来了。他的话是说给台北听的,更是说给北京和华盛顿的决策者听的。这是一个冷酷的现实主义宣告:当大国博弈的棋盘上,实力对比发生逆转时,棋子的命运也就注定了。美国不会为了一个棋子,去跟对手掀桌子,这不符合"美国优先"的原则。



同时,美国正在加紧构建所谓的"印太防御弧",强化在关岛、菲律宾的基地,拉着日本、澳大利亚搞各种联合军演。这就像在台湾外围又建了一道防火墙,潜台词是,就算第一道防线(台湾)被突破了,美国在西太平洋还有第二、第三道防线。这种布局既保住了美国在亚太的影响力,又巧妙地避免了把所有鸡蛋都放在台湾这一个篮子里。

这种玩法,其实是1996年台海危机的"升级版"。当年,我们搞导弹试射,美国派了两艘航母过来就能稳住局势。可今天呢?根据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最新报告,87%的军事专家认为,大陆如果动手,首选方案不会是直接登陆,而是"非战争军事行动",也就是海空联合封锁。



你看看解放军去年的11次环台演习,9次都练了这个科目。军舰卡住关键航道,无人机盯着所有港口,电子战部队让全岛通信失灵。这种情况下,美国航母敢开进台湾海峡吗?进来了,就等于把自己变成了活靶子;不进来,又怎么突破封锁?这就让美国陷入了一个进退两难的死局。



说到底,达默的话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美国对台政策的真面目:重要,但不值得拼命。对台湾而言,这无疑是一次痛苦的梦醒时分。过去几十年,他们习惯了在美国的羽翼下寻求安全感,如今却发现,那把保护伞随时都可能收起来。任何妄图阻挡统一大势的算计,最终都可能落空。当"保镖"都告诉你准备后事了,你还能指望谁呢?



大国博弈如此残酷,小方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你怎么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