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阿司匹林新突破:低剂量可降低肠癌复发风险达50%

时间:2025-09-19 08:07:46 来源:医诺维 作者:医诺维


题图 | Pixabay

撰文 | 宋文法

阿司匹林(Aspirin)作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临床应用已超过百年,至今仍是全球最常用的缓解疼痛、发热和抗炎药物。此外,它还被用于预防心脏病、中风及某些癌症,因此被医学界誉为「百年神药」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发病率第三的癌症,每年新增病例约190万例,且近年来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尽管治疗手段不断进步,仍有30%-40%的患者面临疾病复发的风险。

既往研究显示,阿司匹林在预防结直肠癌方面具有潜在效果,且确诊后使用阿司匹林可改善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然而,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提示其可能仅对特定亚型的结直肠癌患者有益。

2025年9月17日,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研究团队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发表了一篇题为"Low-Dose Aspirin for PI3K-Altered Localized Colorectal Cancer"的临床研究论文,为阿司匹林在结直肠癌辅助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证据。


图:论文截图

PI3K信号通路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传导通路,参与调节细胞生长、增殖、存活、代谢和迁移等功能。在结直肠癌等癌症中,PI3K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数据显示,约40%的结直肠癌患者存在PI3K信号通路突变。

本研究为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共纳入2980名结直肠癌患者,其中1103例(37%)携带PI3K通路基因突变。患者被随机分配至阿司匹林组或安慰剂组,每日服用160毫克阿司匹林,持续3年。研究分析了阿司匹林对携带PI3K突变患者复发率的影响。

在携带PI3K通路基因突变的患者中,515例携带PIK3CA基因的第9和20号外显子突变(A组),588例携带PIK3CA、PIK3R1或PTEN基因其他点位突变(B组)。

研究结果显示,在A组患者中,阿司匹林组的3年累积复发率为7.7%,而安慰剂组为14.1%,阿司匹林组的复发风险降低了51%。

在B组患者中,阿司匹林组的3年累积复发率为7.7%,安慰剂组为16.8%,阿司匹林同样显示出显著的抗癌益处。

此外,阿司匹林还延长了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在A组中,阿司匹林组的3年无病生存率为88.5%,安慰剂组为81.4%;在B组中,阿司匹林组的3年无病生存率为89.1%,安慰剂组为78.7%。

亚组分析发现,女性患者和接受过新辅助治疗的患者从阿司匹林治疗中获益更显著。


两组的复发和无病生存期对比(图:论文截图)

安全性方面,阿司匹林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8%,略高于安慰剂组的11.6%,主要包括术后并发症、血栓和胃肠道事件。这一结果与低剂量阿司匹林的已知安全性特征一致。

研究人员指出,阿司匹林作为一种廉价且广泛可及的药物,展现出精准肿瘤治疗的潜力,可显著降低携带PI3K通路基因突变患者的复发率,并延长生存期。

关于其潜在机制,研究认为阿司匹林可能通过抑制COX-2来阻断涉及COX-2、PGE2和PI3K信号通路的信号轴。阿司匹林的抗肿瘤作用主要归因于抑制环氧合酶-2(COX-2),而COX-2在结直肠癌中通常过度表达,会促进前列腺素E2(PGE2)的产生,进而激活PI3K-AKT-mTOR这一关键致癌信号通路。

综上,这项临床研究证实了阿司匹林在精准抗癌方面的潜力,表明其可作为携带PI3K通路基因突变的结直肠癌患者的有效辅助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https://www.nejm.org/doi/10.1056/NEJMoa2504650

助力医学研究高质量发展,推动医疗科技创新转化!

研究设计|课题申报|数据挖掘|统计分析

生信分析|选题指导|写作指导|评审指导

选刊投稿指导|研究项目指导|定制化培训

定制化研究设计|真实世界研究(RWS)实施

联系医诺维

医诺维,一站式科研平台,科研合作请点击公众号菜单“科研合作”

转载、进群、宣传研究成果、新闻稿、课题组招聘、企业宣传推广等,请扫码添加小编,切记注明来意。

(请注明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