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就业参保是今年备受关注的话题,其讨论热度持续升温。在人社部今年的工作会议上,灵活就业参保方式的问题被多次提及。特别是在9月26日,人社部部长王晓萍提出了“一开放,三灵活”政策,为灵活就业人员带来了缴费上的新变化。具体有哪些内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灵活就业参保讨论热度为何越来越高?小编认为,主要有两大影响因素。一是灵活就业人数的快速增长。据今年统计数据显示,灵活就业人数已超过2亿,且这一数字仍在持续上升。灵活就业形式越来越受年轻人青睐,从传统的农民工务工人员,到如今的自由职业者、新媒体主播(如抖音、快手主播)、滴滴司机、外卖员、快递员等,这些职业自由度高,不受传统职场束缚,因此吸引了大量“00后”加入。有预测称,10年后灵活就业人数或将超过4亿。
二是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意识的提升。许多灵活就业人员已到中年,尤其是经历疫情后,不少中年职场打工者被裁员或个体生意难以维持,他们意识到仅靠攒钱存钱养老并不现实,领取养老金才是更可靠的选择。因此,越来越多的灵活就业人员选择参保缴费,经济条件好的选择交职工保险,经济条件一般的也能交城乡居民保险。此外,许多职业存在一定风险,如滴滴司机、外卖员等,一旦发生事故,单位赔偿有限,而自己如果没有医保,看病将难上加难。因此,参保成为了他们的“托底”之选。
然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确实面临一些难题。一方面,自己缴费的经济压力较大。选择职工参保的话,仅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两个险种,每月加在一起就要一千多元,一年下来上万元,对于收入不稳定或家庭开支较大的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单位为逃避给职工参保以减少人力成本,打工者为了工作往往选择接受,但实际上损害的是自己的利益。
因此,灵活就业参保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就有人大代表提出建议:一是降低缴费门槛,二是增加可参加的社保险种,三是提高参保缴费标准的灵活性。小编认为,这些建议都是实实在在能为灵活就业参保解决实际问题的好建议。
9月26日,在人社部最新的发布会上,王晓萍部长提出了“一开放,三灵活”政策,其中包含了十四五期间的一些试点工作成果。“一开放”是指灵活就业参保取消了户籍限制。之前,外来人员在很多城市无法直接参保,但从去年开始,参保户籍地的限制逐步放宽。例如,北京去年新增的个体灵活就业人员中,超过70%就是直接在当地参保的。
“三灵活”则分别指缴费模式灵活化、缴费档位选择灵活化、服务保障更灵活。很多灵活就业人员收入不稳定,现在参保就可以选择按月、按季度或按年缴费了。同时,缴费档位也可以灵活选择,在60%-300%之间自由调整。收入不稳定时可以缓交或者选择低档位,收入好的时候可以选择高一点的档位缴费。总之,就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长期缴费或者短期缴费,并且可根据个人能力调换缴费档位。
此外,服务保障也更加灵活。现在参保缴费、开户、停保以及社保转移等都能实现线上操作了,再也不用为办理社保问题而来回奔波,尤其是在外地务工的人员更是方便了。同时,不仅社保更加灵活,住房公积金现在也面向灵活就业人员开放了。目前已经有城市开放了试点,以后灵活就业人员买房子也能享受优惠了。因此,灵活就业参保再也不用担心了,未来肯定还有更多的利好政策。大家也要多关注当地的社保信息,避免错过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