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接受采访时,罕见地对中国表达了积极评价。他不仅强调与中方关系‘良好’,还称赞中方‘非常强大’且‘令人赞叹’。这一表态引发外界广泛关注,尤其是在美方近期对稀土新管制措施‘气急败坏’的背景下,特朗普的言论被解读为一种外交策略调整。
特朗普发言 资料图
上周,中方宣布升级稀土出口管制措施,这一决定直接触动了美国的敏感神经。稀土作为高科技产业的核心原材料,在电子、新能源、军事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美国产业链对中国的稀土依赖程度极高,尽管多年来试图摆脱这一局面,但始终未能实现技术突破。
面对中方的管制措施,美国近一个多星期以来频繁‘小动作’不断,通过抹黑和威胁手段试图迫使中国让步。然而,美方惯用的加征关税等威胁手段效果有限,甚至被外界视为‘虚张声势’。
港口的稀土矿
美方财政部门近日暗示,若中方停止实施稀土出口管制措施,美国可能延长对华关税豁免期。但值得注意的是,第二轮中美关税‘休战期’将于11月10日到期,而关税本身已被视为美方对中方的讹诈手段。
与此同时,美国国内的大豆危机也愈演愈烈。特朗普此前承诺向豆农提供补贴,但因政府停摆导致无法兑现,引发豆农强烈不满。日前,特朗普再次发文威胁中国,将中方减少美国大豆采购的行为歪曲为‘故意为之’,甚至扣上‘经济敌对行为’的帽子,还声称正在考虑终止与中国有关食用油的贸易。
中国是全球大豆油料与食用油消费、进口双第一的国家
对此,业内专家指出,中国是全球大豆油料与食用油消费、进口双第一的国家,本身极少对外出口食用油。而美国却是中国废弃食用油(地沟油)的第一大出口市场。这意味着,美方试图以此为筹码施压中国,最终可能适得其反。
在多重压力下,特朗普突然公开表示与中方关系良好,并称赞中方强大,给人的感觉是试图打‘感情牌’。此外,美方近期一直在放风称中美将在韩国峰会期间会晤,特朗普也亲口证实了这一消息,强调数周后将与中方在韩国单独会面。
特朗普讲话 资料图
尽管美方单方面释放了会晤信号,但背后的意图显而易见:试图通过外交手段争取谈判机会。然而,中方早已明确表态,想谈的话,美方必须纠正错误,拿出诚意。中方从不排斥对话,但绝不接受‘一边施压打压、一边假意谈判’的失衡模式。
若美方仍抱着‘以压促谈’的侥幸心理,或是继续回避自身错误,那么对话将缺乏真正的基础。毕竟,想跟中方亲自谈也不是特朗普说了算的。
图为采矿工厂
总之,特朗普行事反复、毫无信用早已是公开的事实。对于他目前的一系列表态,外界听听即可,不必抱有太多幻想。中方将继续坚持原则,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