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李某被执行死刑的消息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据《检察日报》前天(10月16日)披露,这起抢劫杀人案历经一审、二审,最终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李某被依法执行了死刑。
2023年3月25日下午,从事POS机推广业务的林女士在收到一条微信消息后,告知父母要出门见客户,随后便匆匆离家。然而,直至次日凌晨,她仍未归家。林女士平日生活规律,晚归必定会与父母报备。家人察觉异常,怀疑她可能遭遇了危险,于是迅速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随即邀请土默特左旗检察院依法介入,引导侦查取证。
经过调取林女士的社交软件数据,民警发现了一个名叫李某的可疑人物。原来,在林女士失踪的当天,李某以想办理一台POS机为由,添加了林女士为微信好友,并成功约其见面。公安机关迅速将李某列为重点嫌疑对象。
为了精准认定案件事实,土默特左旗检察院提出从客观证据入手,全面收集双方通信数据以及活动轨迹、车辆行驶轨迹的取证思路,以此引导公安机关的侦查工作。
经过一番周密的调查,民警最终在乌兰察布市一村庄的废弃地窖内发现了林女士的尸体。随后,民警根据线索辗转多地,于2023年3月将李某成功抓获。
李某到案后供称,案发当天他向林女士借钱未果,双方因此发生争吵。在情绪激动之下,他用绳子将林女士勒死并抛尸。面对讯问,李某始终辩称自己是激情杀人,试图以此减轻刑罚。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2023年4月7日,公安机关结合全案证据,以李某涉嫌故意杀人罪提请土默特左旗检察院批准逮捕。仅仅一周后,该院便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对李某作出了批准逮捕的决定。
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将该案移送审查起诉。2023年7月,土默特左旗检察院认为李某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及以上刑罚,因此将该案报送呼和浩特市检察院审查。
呼和浩特市检察院受理该案后,迅速成立了办案组。经过深入审查,办案组认为李某是否为有预谋作案以及作案动机存疑。其激情杀人的供述内容不仅不符合生活经验,更缺乏逻辑支撑。
首先,从双方关系来看,李某与林女士认识仅3天,除办理POS机业务外,并无任何其他往来。李某对借钱被拒应有心理预期,因被激怒而杀人,这一说法令人难以理解。
其次,从作案场地来看,李某事先找到一处待租院落,并从房东处借来房屋钥匙。案发后,他又以“没看中”为由将钥匙退还房东,这一行为显然是有预谋的。
再次,从作案工具来看,李某用于捆绑林女士的尼龙绳、蛇皮袋等均于案发当日上午购买,这进一步证明了他是有备而来。
上述证据均指向李某可能是有预谋作案。为了查明真相,办案组决定开展自行补充侦查。
经向银行调取李某的征信报告,办案组查明其曾在多家银行、金融公司办理多笔个人消费贷款,且贷款数额巨大。部分贷款的违约期数已达到两期,这表明其经济状况十分不佳。
办案组还询问了李某的朋友,确认其没有固定工作,收入不稳定。在案发前,李某背负巨额债务,曾向身边多名亲友借钱,经济十分拮据。
此外,办案组还引导公安机关开展补充侦查,确认李某可以通过窥得的密码打开林女士的手机。这一证据进一步补强了李某具有谋财动机的指控。
在多方证据的指证下,李某的犯罪事实逐渐清晰。原来,2023年3月25日,李某预谋抢劫杀害林女士。他事先准备作案场地及工具,以激活POS机为由约林女士到出租屋。在控制林女士并索要钱财未果后,他用工具勒住林女士的颈部致其死亡。当发现林女士微信账号余额较少后,他便关闭其手机,驾车寻找抛尸地点并抛尸,随后逃离现场。
2023年8月,呼和浩特市检察院改变案件定性,以抢劫罪对李某提起公诉。经审理,法院最终以抢劫罪判处李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李某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但二审维持了原判。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同意后,日前李某已被执行死刑。
据检察日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