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许我耀眼》阶层叙事解析:于连与雷普利的双重镜像

时间:2025-10-19 14:20:47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澎湃新闻

由赵露思、陈伟霆领衔主演的都市爱情剧《许我耀眼》成为国庆档热度最高的剧集,不仅创下播出平台年度热度纪录,更引发关于阶层叙事的深度讨论。在娱乐方式多元化、长剧市场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一部‘爆款’的诞生往往源于其对集体无意识的激活、对社会情绪的精准捕捉,以及对时代精神症候的转译。这部剧的阶层叙事突破与妥协,恰是当代社会矛盾的微观投射。

阶层跨越的永恒母题:从于连到雷普利

《许我耀眼》的核心叙事围绕‘贫穷青年通过欺骗实现阶层跨越’展开,这一母题贯穿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经典《红与黑》《高老头》,20世纪侦探小说《天才雷普利》系列,以及近年爆款剧《安娜》《新生》。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年轻人面对资源、身份与欲望的拉扯始终存在,这类故事的生命力源于其对阶层固化的持续叩问。

剧集前半程以通俗剧形式突破国产剧‘嫌贫爱富’的惯性:不仅刻画底层青年的‘于连式’困境,更揭露上位者‘雷普利式’的欺骗。于连是司汤达《红与黑》中出身卑微却野心勃勃的青年,他渴望突破阶层枷锁,最终在理想与现实的撕扯中成为时代牺牲品。这种叙事通过底层堕落批判社会不公,而雷普利(帕特里西亚·海史密斯《天才雷普利》主人公)则代表另一种极端——为跨越阶层不择手段,甚至杀人伪造身份,其堕落源于个人私欲而非结构性压迫。


电影《天才雷普利》中的雷普利:为伪造身份不择手段

许妍的‘于连式困境’:才华与野心的错位

剧中女主角许妍成长于情感忽视的普通家庭,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高考前被父亲剥夺考试资格,资源全向姐姐倾斜。她成为电视人后,尽管工作拼劲十足,却因缺乏资源始终触不到新闻主持人梦想。领导以‘领导有领导的考量’搪塞她的争取,专业能力在资源与人脉面前不堪一击。

与富二代沈皓明(陈伟霆饰)相遇后,许妍陷入身份焦虑。她清楚沈母对门当户对的看重,为嫁入豪门,她找陌生人扮演‘高知父母’,准备科研资料、业内书籍当见面礼,甚至让假父亲练习签名。这种欺骗虽带主观性,却与雷普利不同——面对知晓真相者的威胁勒索,她宁愿卖车填补窟窿,也不愿沈皓明受骗。她的‘假’源于对阶层壁垒的绝望反抗,是‘于连式’困境的现代演绎:当上升通道收窄,努力与回报失衡,坚守纯粹可能永无出头之日,戴假面换闪耀成为唯一选择。


许妍的‘假父母’骗局:阶层跨越的荒诞注脚

沈皓明的‘雷普利式’算计:上位者的精致利己

学者毛尖曾批判国产剧‘嫌贫爱富’倾向:《北京爱情故事》中穷小子石猛堕落遭痛斥,富二代程锋的过错被轻描淡写;《许我耀眼》前半程却戳穿这一逻辑——沈皓明从一开始就识破许妍骗局,他‘选中’许妍,源于对自身困境的精准计算。

作为富二代,沈皓明深陷家族事业束缚:父亲因偏见不放权,同事轻视其能力,私生子秘密威胁继承权。他需要婚姻证明自己,而许妍是‘完美人选’:无家族背景、无圈层人脉,‘体面’依赖他赋予,情感因原生家庭创伤极度渴望被爱,工作能力又能助力事业。沈皓明的每一步都建立在对许妍的系统性利用与情感操纵之上,其精明算计与雷普利如出一辙——权力结构中的上位者,欺骗是更习以为常的生存策略。


沈皓明的算计:从婚姻到事业的利益布局

‘真情’抹平一切的幼稚:阶层叙事的妥协

剧集后半程滑向‘霸道总裁追妻火葬场’的俗套:许妍提出离婚后,沈皓明全力挽回,从直播间抢榜一到装心脏病拖延,人设与前期‘雷普利式’利己主义彻底割裂。沈家人也后知后觉接受许妍,公公婆婆‘平静’接受道歉,沈母甚至‘心疼’摆地摊的许妍。这种转变消解了此前的阶层批判,将系统性不平等简化为‘真爱’可化解的内部纠纷。

许妍的‘真情至上’同样充满矛盾:若她相信真情超越物质,就不该用谎言维系关系;若沈皓明真爱她,便不会因出身否定情感。她所谓的‘真情’,不过是给‘通过婚姻往上爬’披上的外衣。离婚后,许妍在直播带货与创业中节节上升,婚前遭遇的资源壁垒突然失效,进一步消解了阶层批判的力度。

阶层跨越的困境:系统不公能否被情感化解?

《许我耀眼》的‘烂尾’反映了大众文化产品的常见困境:敢于提出问题,却缺乏批判到底的勇气。两个‘假人’的斗争,除了于连式的溃败、雷普利式的惨胜,或《安娜》中‘吾与汝皆亡’的悲剧,是否还有别的可能?若剧集能坚持不美化、不妥协地呈现困境,哪怕结局是破碎的,也远比强行大团圆更能触动时代的精神症结。

当‘真情’被期待抹平一切差距,当系统性不平等被简化为‘真爱’关卡,本质上是对真实社会结构的幼稚化想象。《许我耀眼》的前半程曾试图对‘霸道总裁’祛魅,后半程却落入‘复魅’陷阱,这或许正是当代都市剧在阶层叙事中难以突破的集体困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