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年初,广州白云山国际机场内,旅客们正有序地进行着登机前的安检程序,一切看似平常无奇。
然而,就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下,一场惊心动魄的间谍案正悄然上演。
机场海关进出口检查处的海关人员林华,在例行检查中,意外发现一名外国人的行李箱里竟藏着两只被关在小笼子里的老鼠。
这两只老鼠浑身脏兮兮的,与打扮干净体面的外国人形成了鲜明对比,引起了林华的警觉。
他立刻意识到事情的不对劲,迅速向上级领导汇报了情况:“领导,白云机场发现了一个很可疑的老外。我建议对此人展开仔细调查。”
电话那头的领导初时并未太在意,但听完林华的详细描述后,也感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你马上把那两只老鼠扣下来,好好检查一下。让那个外国人先暂时离开,不要打草惊蛇,我现在立刻联系外事部门和公安部。”
林华遵照指示,扣下了那两只老鼠,并以可能携带未知病菌为由,进行了进一步的安全检测。
与此同时,海关领导迅速将情况通报给了公安部门。
公安部副部长杨清奇,一位拥有多年间谍情报工作经验的老将,一听此事立刻高度警觉起来。
他深知间谍活动的危害性,当即命令得力干将、北京市公安局负责外事案件的侦查员张文齐前往广州调查此事。
张文齐火速赶往广州,但他并没有直接对那个古怪的外国人展开明面上的调查。
毕竟,外国人的身份特殊,处理不当很可能引发外交事件,尤其是这个英国人,当时中英关系并不融洽,处理起来更是棘手。
张文齐担心一直扣着外国人的老鼠会打草惊蛇,如果这个外国人真的是间谍,扣了两只老鼠长期不归还,他很可能会起疑心,担心自己暴露而暂停一切间谍活动,最后趁机逃出中国。
经过一夜的思考,张文齐想出了“掉包记”的妙计。
他让海关工作人员抓两只相似的老鼠和被扣押的老鼠进行调包,先暂时麻痹外国人。
就这样,那两只老外想要带出境的老鼠落在了张文齐的手里。
这两只老鼠被调包后,第一时间就送到了国家专业检测部门手里。
检测部门拿到这两只老鼠后,立刻就开始了解剖工作。
按照往常的侦查逻辑,间谍利用动物犯罪,最常见的就是在动物的肚子里藏下机密信息。
然而,解刨结果却令所有人大失所望。检测人员在两只老鼠的肚子里什么也没有找到,既没有什么微缩胶卷,也没有什么其他可疑物。
检测两只老鼠的专家直接跟张文齐说:“这两只老鼠没有任何可疑之处,也没有任何特别之处,就是两只广大农村最常见的家鼠而已。”
张文齐听完检测结果后,感到十分疑惑。
根据他多年的工作经验,他明显感觉这个老外绝对不是普通的老外,这两只老鼠也绝对不是一般的老鼠。
但检测结果显示,这两只老鼠的确没有任何异常。
张文齐不死心,他相信自己的办案直觉,也认为关乎国家安全的事件,绝对不能轻易放弃调查。
随后,张文齐对这两只老鼠的主人展开了秘密调查。
很快,这个养老鼠的古怪老外的身份就浮出了水面。
这个老外名叫乔治瓦特,是个英国人,来中国主要是在兰州的一家化工公司上班。
不久前,兰州的这家化工公司从英国进口了一套价值不菲的化工设备,他作为英国公司的外派技术人员来到了中国,指导中国工作人员使用这套化工设备。
当时的中国十分的落后贫穷,这些外国的技术人员来到中国后,很多人都非常骄傲自大,极其看不起中国人。
和瓦特一起来中国工作的,还有好几个外国技术专家,他们一个比一个难伺候,不是抱怨生活环境不好,就是干活的时候故意磨洋工。
而且在中国工人请教他们技术问题的时候,他们非常喜欢摆谱,对于中国工人各种刁难。
但瓦特和其他的外国专家完全不一样。
根据和他一起工作的中国同事描述,瓦特这个人性格非常温和,从来没有任何架子和脾气。
他从来不抱怨生活的不好,干活也从来不偷懒,和周围的中国工人相处得非常融洽。
就在不久前,一向沉默寡言的瓦特忽然向中国的外事部门申请,要去香港见一见自己的妻子。
外事部门同意了瓦特的请求,然后瓦特就打算从广州的白云机场去香港见妻子,之后便发生了故事开头的那一幕。
张文齐了解了瓦特的详细信息后,又开始陷入了沉思。
那两只老鼠没有检查出任何问题,瓦特这个老外也没有查出任何问题。
张文齐不禁开始怀疑自己的直觉了,但他还是不想放弃调查。
他还是觉得这个老外绝对有猫腻。
于是,张文齐打算自己亲自去会一会这个老外,看看这个老外到底在耍什么花招。
没过多久,老外从香港返回了兰州化工公司。
张文齐立刻联系兰州化工公司的高层,让他们告诉那一帮英国技术专家,说一批技术考察组人员要来工厂做考察。
随后,张文齐装扮成技术考察组的一个专家混入其中。
到达兰州化工厂后,考察组将外国专家组聚集在一个会议室里。
他们给外国专家每个人都出一个题目,让外国专家来回答。
根据英国提供的瓦特的资料,他是英国的一个尼维龙生产方面的技术专家。
考察组在提问瓦特的时候,故意提问关于尼维龙生产方面的问题,同时让瓦特讲述尼维龙生产的知识要点。
轮到瓦特发言的时候,中国考察组很快发现,瓦特在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说的很混不清,牛头不对马嘴。
瓦特在讲到尼维龙生产方面知识时,也是只会照着一些资料生硬地念诵。
同时,瓦特的神情很不自然,一直都在强壮镇定,但是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瓦特的心里很虚。
考察组很明显发现,瓦特根本不是什么尼维龙生产方面的技术专家,他的真实身份绝对另有隐情。
会议室的讲座结束后,张文齐为了进一步确定瓦塔的身份,他拿着两根尼维龙的绳子来到了瓦特的跟前,问瓦特:“瓦特先生,请问这颗尼龙线的弹性是怎么来的?”
瓦特看到张文齐微笑着向自己提问,他立刻脸上露出了尴尬的笑容。
“这个……嗯……我想想……就是……”
张文齐看着瓦特支支吾吾,一个如此简单基本的技术问题,身为尼维龙生产专家的瓦特竟然半天答不出来。
张文齐立刻就确定了瓦特一定有问题!
瓦特眼看着自己就要暴露身份了,他忽然好想想到了什么好办法,于是立刻对张文齐说道:“这个问题原谅我不能回答你,这个是一个专利,不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