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103岁杨振宁逝世:科学巨匠的传奇人生与家国情怀

时间:2025-10-19 20:50:50 来源:有范又有料 作者:有范又有料



“上午10点半杨先生状态还不错,到11点半突然就不行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回忆起杨振宁先生最后的时刻,声音中带着哽咽。这位一生与科学为伴的老人,最终还是离开了我们,享年103岁。

从少年狂言到科学巨匠,他用一生书写传奇



1922年,杨振宁出生于安徽合肥的一个书香门第。13岁那年,他便对父母立下豪言:“将来有一天我要拿诺贝尔奖。”当时,这句话或许被视为少年的狂妄,但谁也没想到,这个梦想最终会成为现实。

16岁,杨振宁以同等学力考入西南联大,物理满分、微积分99分的成绩,让他被誉为“联大最佳学生”。35岁那年,他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一举摘下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

打破魔咒,他用科学证明华人实力



杨振宁的贡献远不止于诺贝尔奖。他提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被公认为现代粒子物理学的基石,其重要性堪比麦克斯韦方程和爱因斯坦相对论。学术界评价他:“重塑了20世纪物理学的发展图谱。”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奖现场

爱国不分先后,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在那个西方主导的科学世界里,杨振宁让中国声音响彻世界。他曾受爱因斯坦接见和赞赏,用科学成就打破了“华人不如西方人”的魔咒。与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一样,他心怀家国,用不同的方式报效祖国。

有人选择在新中国一穷二白时毅然回国,有人选择在国外练就本领后再归国贡献。杨振宁属于后者,但他的爱国情怀同样令人景仰。2003年,他放弃在美国的一切,全职回到清华大学工作,并把住所命名为“归根居”,实现了“叶落归根”的愿望。



28岁与82岁的爱情:争议背后的深情与担当

2004年,28岁的翁帆嫁给82岁的杨振宁,这段54岁的年龄差婚姻一度引发轩然大波。然而,时间证明了他们的真情。如今,这段婚姻已经持续了21年,他们用相互陪伴、成全与呵护,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去年,两人低调庆祝“瓷婚”20周年。翁帆特意请来会唱沪剧的朋友,让从没听过沪剧的丈夫一饱耳福。杨振宁也曾理智而深情地说:“不宜要孩子,因为如果我不在了,翁帆一个人带孩子会很困难。”他甚至嘱咐:“我离开后,翁帆应该再结婚。”



翁帆的告别:在星星上对我们微笑

杨振宁离世后,翁帆在《光明日报》撰文,首度发声。她翻译了丈夫90岁时写的诗《九十抒怀》:“我的一生是沐光而行的一生,如斯如愿;理想奉献的一生,不屈不折;幸福圆满的一生,无怨无悔。福寿绵长……深深地感恩。”

她写道:“就如《小王子》所讲的,我相信,每当夜晚我们仰望星空时,杨先生会在其中的一颗星星上面,对着我们微笑。”



结语:他让中国人挺直了腰杆

潘建伟院士说,杨振宁最大的贡献是“让中国人有了信心,改变了原来‘华人不如西方人’的自卑心理”。从西南联大到清华园,从诺贝尔奖到规范场论,他用103年的人生证明:中国人可以在世界科学殿堂占据顶尖位置。

他走了,但他留下的不只是公式和理论,更是一个民族挺直的脊梁。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会一直对着我们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