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甘肃构建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预警智慧网络

时间:2025-10-24 17:11: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曹子健

中新网兰州10月24日电 (记者 冯志军)如何精准捕捉风雨轨迹,构建防灾减灾的科技屏障?甘肃省气象部门经过一年攻坚,成功建成覆盖省、市、县三级的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预警“智慧网”,通过数据共享与业务联动,为西北地区气象灾害防御注入新动能。

随着“气象灾害预报能力提升工程”这一国家重点自然灾害防治项目的落地,甘肃省气象系统已升级为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与数字孪生技术的“气象大脑”。该系统以预警精细化、业务智能化为核心路径,形成了智能监测、精准预报、智能预警、产品服务与检验评估五大核心能力,标志着气象预报从传统模式向数字化、组件化转型。

记者从甘肃省气象局获悉,基于智能网格预报算法的新系统可自动研判暴雨、大风等灾害信号,实现预警信息的智能化生成。通过将预报员经验与客观量化技术深度结合,系统对温度、湿度、风速等多气象要素进行综合分析,使预警发布时效性提升40%以上,为应急决策争取关键时间窗口。

甘肃全自动风速计量检定系统

10月上旬,甘肃省70米/秒全自动风速计量检定系统通过国家验收,标志着该省空气流速计量能力跃居全国前列。这一成果与智慧预警网的建成形成技术协同,共同推动气象监测向智能化、自动化迈进。

作为气候敏感区与生态脆弱区,甘肃地形复杂、气候多样,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极端天气频发,由此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灾害常年威胁群众安全。今年入汛以来,全省已发生多起强降雨导致的重大灾害:白银市靖远县、陇南市徽县因暴雨出现人员失联,兰州市榆中县8月7日遭遇历史极值降雨,引发特大山洪泥石流,造成重大损失。

为破解预报难题,系统深度集成“风雷”人工智能大模型与智能网格预报技术,结合甘肃本地气候特征进行算法优化。通过多模式“会诊”机制,系统可精准识别直径10公里内的对流系统演变轨迹,将中小尺度灾害预警准确率提升至85%以上,为预报员配备“科技千里眼”。

在业务链条构建上,系统实现了“监测-预报”一体化。监测端整合地面站点、雷达与卫星数据,形成空天地立体监测网;预报端打通0-3小时临近预报与3-12小时短时预报的衔接,构建起从实时感知到趋势预测的全景化业务视图。这种深度融合使暴雨预警提前量从30分钟延长至90分钟,为人员转移赢得宝贵时间。

甘肃省气象局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智慧气象应用,推动平台向AI驱动的“智慧气象2.0”演进。通过构建智能感知、自主研判、精准推送的服务体系,打造覆盖陇原大地的数字防灾屏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气象科技保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