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上海标准化创新:251项国际标准与64项‘上海标准’引领发展

时间:2025-10-30 05:06: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于晓艳

中新网上海10月29日电 (记者 许婧) 在10月29日举行的上海市2025年‘世界标准日’主题活动上,记者获悉,上海正以标准化创新为引擎,推动产业升级与区域协同发展。截至目前,上海已累计牵头制定251项国际标准,培育64项‘上海标准’,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形成标准与产业深度融合的良性循环。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供图

标准化嵌入创新链:37个创新基地赋能产业升级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通过‘标准+科技+产业’协同机制,将标准化工作贯穿于科技创新全周期。依托各区产业集聚优势,上海在电子设计自动化、量子网络、家电智能互联等领域累计建设37个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和标准化创新中心,实现产业优势向标准优势的转化。近三年,全市牵头或参与制定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先导产业国家标准126项,其中64项获评‘上海标准’,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国际标准话语权提升:ISO技术委员会落户上海

在国际标准化领域,上海取得突破性进展。2024年12月,国际标准化组织创意数字设计技术委员会(ISO/TC350)经全球投票通过后正式落户中国,上海浦东明珠国际标准化研究院承担秘书处工作。该机构作为国际标准制定的核心枢纽,将统筹协调全球专家资源,推动创意设计、服务消费等领域的标准制定,助力上海打造‘世界设计之都’。目前,上海已累计牵头制定ISO、IEC标准251项,禾赛科技、中建八局等企业通过‘标准出海’,将车载激光雷达、高速铁路等上海标准推广至德国、韩国、泰国等国家。

制度型开放加速:筹建国际人工智能标准联合会

上海积极推进标准制度型开放,筹建国际人工智能标准联合会,深度参与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通过推动大模型、元宇宙、电子竞技、量子科技等新兴领域的国际标委会和工作组落户,上海鼓励企事业单位主导国际标准制定。例如,在量子科技领域,上海企业联合全球专家制定技术规范,推动中国从技术追随者向规则制定者转型。同时,上海建立全国首个外商投资企业标准化协作平台,今年已有20余家外企参与43项国家标准和3项地方标准制定。

人才培养与区域协同:583名标准化总监助力创新

在标准化人才建设方面,上海探索‘教育+产业’融合模式。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将标准化工程专业纳入应用型本科改革试点,学生企带薪实习率达100%;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在‘全国大学生标准化奥林匹克竞赛’中获特等奖。企业层面,上海累计培育583名标准化总监,推动重大科技攻关和标准研制。区域协同方面,上海联合苏浙皖发布33项长三角标准,涵盖政务服务、环保、交通等领域。《集装箱电子单证标准》的实施使通关时间从3个工作日缩短至1-2个工作日,2024年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3.32亿箱,同比增长7.0%。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标准化创新,构建‘技术-标准-产业-市场’四维联动体系,为全球城市标准化治理提供‘上海方案’。(完)

猜你喜欢